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神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神殿

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神殿 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起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以来,零碳建筑在国内渐露头角,香港“零碳天地”、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于2012年相继建成开放,北京甚至有了零碳住宅。 一份来自美国著名研究机构———派克研究公司的报告指出,尽管目前零能耗建筑还很少,但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圣典”,并将推动相应法规的发展,有可能自2016年开始实施。 机构分析师Eric Bloom指出,最近几年,随着LEED(一种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以及其他绿色建筑认证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普及,零能耗建筑已经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神殿。 A 上海 世博园零碳馆 上海世博会E片区的角落,有两栋并不张扬的白色建筑,这就是上海世博园的明星展馆零碳馆。 即使是闷热的夏天,走进没有空调机的零碳馆,仍能感觉到丝丝凉意。它的设计原理是依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实现建筑本体的“零碳”排放,原型取自1999年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社区———伦敦贝丁顿(BedZED )。所不同的是,贝丁顿的设计者“世界零碳中心”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全部采用了本土化设备,实现了这个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的建设。 据该馆负责人陈硕介绍,该馆日常所需的电,全部自给自足,太阳、风、甚至吃剩下来的饭菜,都被用来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能源,真正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其实,零碳馆的真正神奇之处是体现在:多元化利用太阳能,使之不仅用于发电、供暖,还与被动风能和地源热能共同带动室内通风,调节屋内的温度和湿度;屋顶的22个彩色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黄浦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此外,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通过生物厌氧过程将生活垃圾进行降解处理,变成沼气,从而产生电能和热能;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夏可遮阳,冬可保暖。 B 香港 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2012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片耗资2.4亿港元打造的城市绿洲,包括一栋集绿色科技于一身的两层高建筑,以及环绕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区,通过绿色设计和清洁能源技术,不仅成功消灭建筑自身的碳足迹,还有多余电力回馈城市电网。 因地制宜,减少能源依赖 据香港建造业议会“零碳天地”总监李贵义博士介绍,“零碳天地”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资源,力求从源头降低建筑对能源的依赖。 例如,建筑的屋顶北高南低,水平仰角21度,让屋顶的太阳能板接受最多光照,同时增加室内采光。屋檐向低处延伸,形成深邃的遮阳,阻挡阳光直射,减少空调能耗。建筑墙面也都采用大块的低辐射玻璃窗来获得自然光,不仅透光性能良好,还能有效减少热传递,比香港有关条例允许的最大总热值低80%。 整座建筑大致坐北朝南,迎风而立,利用从海面吹来的自然风为室内通风。设在室内地板上的送风口,也是整栋建筑的呼吸器官。送风口与室外的捕风口相连。自然风从捕风口进入,经过地底后,再进入室内时已经比原来的温度降低5摄氏度。 主动系统监管,提高能源效益 “零碳天地”强调顺应自然的建筑设计,而在被动建筑设计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时候,就需要主动技术干预辅助、调节室内环境。 “零碳天地”拥有一套智能建筑管理设备。这个“管家”依靠分布在主建筑内外的2800个探测器,掌握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情况。当室内温度超过28摄氏度,智能管理系统就会命令地板上的送风口输出冷气。据介绍,将送风口安装在地板上,冷气可以直接吹向参观者,而不用将整个空间吹冷,因此制冷温度不用像一般冷气的12至14摄氏度那么低,只需达到16至18摄氏度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转废为用,可持续建设回馈城市 节能增效的设计和技术确实让建筑绿色不少,但要达到真正的零碳,还需要更进一步。为了彻底消灭碳足迹,“零碳天地”用太阳能、生物柴油自行发电。 位于主建筑地下一层的生物柴油发电装置,是“零碳天地”的心脏,心脏里的血液全部是提炼自食用废油的百分百生物柴油。生物柴油通过特制设备发电,发电的余热被用来制冷,制冷后的余热再用来除湿,形成发电、制冷、制热的三联供。从而充分利用能源,能源利用率达70%,而传统的发电厂发电只有约40%的能源利用率。 生物柴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传统燃料少很多。此外,生物柴油源自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零碳天地”每年使用6万升生物柴油,每年发电不仅足以负担整座建筑每年能耗131兆瓦小时,还有多余。 C 天津 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承担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公屋展示、办公及档案存储功能的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2012年11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采用了13项节能环保技术,成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不仅填补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零碳建筑的空白,而且再创绿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