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人工取火谈何容易
浅析人工取火谈何容易
今天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火把节,是自古以来人们对火的崇拜情结的延续。火对于人类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火在古代文化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或许因为它在今天已经是如此唾手可得,火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似乎也在日渐降低。然而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火就是人类这样的伙伴。火塘曾是家族的象征有人说,如果没有火,人类就不能从兽界中分离出来。
地球上所有现存的人类,无论他们是多么地原始,也都无一例外掌握了控制火、利用火、制造火的技术。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有他们的祖先取来火种的神话故事。在西方,有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火种的神话;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关于火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我们已经谈论得太多,也知道得太多,这里只想谈谈,火曾经对于家族的凝聚力。
大约四五十万年前,原始人类开始学会了用火。文化人类学家已经陆续找到了这个时期的许多用火的遗迹:一处处的石圈--就是如今的野营者仍然继续广泛使用的办法,用石块垒成个圆圈,以限定烧火区域。遗迹当中还夹杂着木炭余烬和咬嚼过的兽骨从那个时候开始,火就成为部族环境的核心,成为族人团聚的汇聚地点。
这种远古的生活方式,直到今天仍然能够留下一些影子。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火塘代表着家庭,代表着祖先。火塘是在室内地上挖个小坑,四周垒砖石,中间生火。彝族、哈尼族、普米族、独龙族、傣族、景颇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的家庭堂屋里,都设有长年不熄的火塘,象征着这个家族代代相传。
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子女结婚若不离家,不另设火塘;如果另外立家或父母去世才另立火塘,但另立火塘者不能忘记自己的火塘是从哪个火塘分化过来的,逢年过节要去看望、祭祀“总火塘”。畲族的新娘过门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看守火塘。当天晚上新娘给火塘换火种,把新炭火盖严实。如果一连7 个晚上家中安全,火种旺盛,家人和邻居都会为她贺喜。而我国北方的鄂温克族认为,火起源于神,每户的火种就是他们的祖先,必须小心谨慎地保存好火种。搬迁时要把火种带到新居。火种一断,就意味着断子绝孙。他们的新媳妇到夫家首先要参拜火塘,把自己介绍给火种,才能保持日后香火不熄。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习俗,至今人们还把子孙众多称为“香火旺盛”,把后继无人叫作“断了香火”。在西方,“自家炉火”也是家的同义语。19 世纪初,一些崇奉家庭价值的作家形成了一个流派和群体,被文学史家称为“炉畔派诗人”,他们以思乡和恋家的优美韵文和诗歌见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首思乡曲《让家里的炉火永不熄》,深深打动了前线思乡的士兵。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更给人们一种亲切的聊家常感觉。
取火走过漫长坎坷路从钻木到击石中国人都知道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的确,从保留自然火种到人工产生火种,这毫无疑问是人类的伟大进步。然而,钻木取火又谈何容易。据说,达尔文在1813 年环球旅行时途经南美洲,也曾看到印第安人摩擦取火的情形:他们用一根木棍的钝端,在另一根木棍上刻有槽缝的地方用力摩擦,于是就得到了火种。而达尔文自己用这种方法反复尝试,却无论如何也生不出火来。
钻木取火是可行的,但却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许多民族文化里都有敬奉永恒火的礼俗。古人一旦获得火种,轻易绝不会让它熄灭。到了新石器时代,用各种方式敲击石斧产生火花,可能是取火的重要途径之一。1991 年,一些徒步旅行家在阿尔卑斯山麓的冰川里,发现了距今约有五千年的人类遗骸。考古学家发现,他身上有一套取火装置。这是一个皮制的小荷包,里面装着火石,以及用真菌类植物干茸制成的火绒。考古学家推测,这位古人就是用黄铁矿石的火石互相敲击产生火花以点燃火绒的。
我国汉代以后,取火的方式演变为用金属与石相击,摩擦取火。那些简单的铁片,就是所谓的阳燧。人们每逢外出,必会在腰间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备随时取火之需。此外,还备有一种火绒,是由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相击得到的火星,点燃火绒获得火种。火刀,也被人们称为火镰。它是人类以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取火工具。它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携带方便且不会受天气影响。原始的火刀,结构比较简单,仅在一块长形铁板的两端,锻打一个环形手柄即可。后来,逐渐发展为配备一个皮夹袋,用来贮存火石和艾绒。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夹袋上开始装有饰品。例如金、银、铜或铁质图案花纹,直至镶嵌珊瑚珠线,用来显示华美贵重。
人类利用火刀取火时,先将皮夹袋前盖揭开,将火石和艾蒿绒团取出来,艾绒团与石片紧贴在一起。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将其捏住,另一只手握火刀,以钝刃与火石边缘相互摩擦撞击,当火花飞溅到艾绒上便会被点燃。在火柴被发明出来之前,火镰就是人们可靠的生火工具了。此外,古代还有一种不太常用的取火方式,就是利用金属反射镜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