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郑敏的组诗《诗人与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郑敏的组诗《诗人与死》

浅析郑敏的组诗《诗人与死》   在中国的现代诗歌史上,有着一位杰出的女诗人,那就是郑敏,作为“九叶派”诗人中的代表之一,她的诗歌总能触动人的心灵,给人以沉思和玄想。《诗人与死》是郑敏在九十年代所创作的作品,与她前期的创作相比,在感性的形象中更多了一分理性的思考。《诗人与死》是由好友唐祈的去世而引发写成的,唐祈因为医疗事故而死,死得很冤枉,死后还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郑敏在创作时曾说:“我这首诗写的时候意图是讲诗人的命运,在我们特有的情况下,我们诗人的命运,也可以说是整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同时还有我对死的一些感受。”1由此可见,郑敏正是以唐祈的死来引发了对整个知识分子乃至全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郑敏在愤怒、悲痛的心情中写下了这组诗,诗中没有太多的哀怨与悲情,而是以整齐的十四行诗为结构,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从而给人以严厉、肃穆和沉静。   一、音乐性与绘画性   郑敏受西方音乐、绘画的影响很大,在创作时,也将音乐与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诗歌当中。音乐性使诗歌中的意象得以展开,强烈的情绪、复杂的情感冲破了静态的文字。组诗《诗人与死》采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由十九首诗组成。郑敏受其师冯至的影响极深,并且继承了冯至最擅长的十四行诗体,用于自己的创作中。虽然十九首诗都采用了十四行体,但每首诗的节奏都不相同。它不同于那种结构严谨的鸿篇巨制,在紧张、平衡的整体中,作者的情感和人生经历支配着诗歌的内在结构。朗读时就会感到一种参差的节奏美,在音乐性的支配下,语言也变得更有韵味。   郑敏的诗歌还非常重视视觉效果,诗歌《诗人与死》中大量的意象都带有明显的绘画特征:我们都是火烈鸟/终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过地狱,烧断了天桥/没有发出失去身分的呻吟/然而我们羡慕火烈鸟/在草丛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丛上有无边的天空邈邈/它们会突然起飞,鲜红的细脚后垂这段诗如同一幅画,让我们看到了一只“踩着赤色的火焰”的火烈鸟在自由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飞翔的画面。“鲜红”一词更是突出了火烈鸟对理想的炽热。用“火烈鸟”这个意象来写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为了理想受尽磨难,但最终理想破灭。郑敏诗歌中所具有的绘画性并不是静态意象的组合,而是将许多动态甚至动荡的意象融入诗歌,让他们相互碰撞、交织,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意味。   二、“死亡”与“幻灭”   “死亡”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郑敏的诗歌中,“死亡”也是经常被提到的。《诗人与死》正是郑敏对“死亡”这一沉重命题的思考。这首诗抒写了像唐祈、郑敏这样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怀抱着理想,如同“疯狂的雪莱”想把西风赶走、又如同“踩着赤色火焰”的火烈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荒谬的现实面前是诗人无力的理想的幻灭。组诗一开始便用质疑的口吻引出了“死亡”:   是谁,是谁/是谁的有力的手指/折断这冬日的水仙/让白色的汁液溢出/翠绿的,葱白的茎条?/是谁,是谁/是谁的有力的拳头/把这典雅的古瓶砸碎/让生命的汁液/喷出他的胸膛/水仙枯萎/新娘幻灭/是那创造生命的手掌/又将没有唱完的歌索回。   诗中“有力的手指”正是指那不可逃避的死神。“水仙”“古瓶”“生命的汁液”都与死亡有关。作者用“新娘幻灭”来指诗人的生命和他艺术追求的破灭。四个连续的“是谁”反问上苍,更加强调了作者对邪恶现实的愤怒,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对理想知识分子的同情。其次,作者由质疑转向反思,深入的揭示了死亡的命运以及黑暗的现实:人间原来只是一条鸡肠/绕绕曲曲臭臭烘烘/塞满泥沙和掠来的不消化在腐朽的现实面前,作者开始沉思“冬天已经过去,幸福真的不远吗?”满怀着幻想与天真的知识分子最终淹没在“无穷尽的冬天”里。   死亡是可怕的,人们对死亡带来的虚无、残酷总是怀着极深的恐惧感,但在找寻死亡意义的路途中,郑敏超越了死亡带来的恐惧,创造出死亡的崇高意义--对为自由、理想演绎着生命乐章的英雄们的赞叹。死的无辜,更能反衬生的可贵、死亡的崇高。在郑敏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直面死亡时强烈的情感流露。诗歌的最后:将我尚未闭上的眼睛/投射向远方/那里有北极光的瑰丽/诗人,你的最后沉寂/像无声的极光/比我们更自由地嬉戏。这正是诗人对死亡崇高性的揭示和赞美,赞美他们怀抱着对祖国的理想和炽热之心投身于社会、祖国。   三、诗与思   “郑敏认为,哲学与诗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代表了文化的最尖端。她在诗中找哲学,在哲学中找诗,不能接受没有诗的哲学或没有哲学的诗。”2因此,郑敏的诗歌,是诗与思的融合,在诗歌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郑敏在谈到《诗人与死》的创作时曾说,她受冯至的影响很深,并且通过冯至了解到了里尔克,“我从四十年代就非常喜欢里尔克,因为他跟我念的德国哲学特别配合。关于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