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而不发”现象探微.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而不发”现象探微.doc

“启而不发”现象探微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过在课堂上眉飞色舞、笔走龙蛇的精彩片段,当然也会遇到学生“启而不发”、沉默冷场的尴尬场面。但恐怕很少有教师去静下心来思考,问一问为什么,应该如何化解。大多数教师只会摇摇头,不辨所以。其实深入探究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碰到这种情况,换个角度,将思维逆向思考,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反而更容易找到答案。   一、千石难激一层浪,“启而不发”原因的逆向分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由此可见,“启而不发”现象的出现貌似是学生的原因,其实根本还是在教师身上。   (一)教师缺乏把控能力带来的反作用   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就亲身遇到了“启而不发”的现象。当执教教师按照事先设计,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课堂上60名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瞬间冷场,沉默了足足1分钟以上!面对这种情况,因为教师课前准备不足,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竟然一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作为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都做精心的准备。对课堂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到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学情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面对新的学生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和学生互动一下,相互了解一下,一方面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一部分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教师,因为课堂掌控能力不够,只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件等课堂的“硬件”上,只敢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脚本”走下来,不敢出一点“岔子”,根本不敢临场发挥,自然也就无法打动学生,更谈不上启发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所提问题太容易,没有启发思考、训练思维的价值,更不善于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有感不发,部分学生是有感发不出来。   (二)教师滥用课件给课堂带来的副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微视频、动画等已经成了教师上课的必备品。许多教师片面依赖课件,无所不用其极,更有甚者一个课件满堂灌,从教学导入到课堂结束,让课件牵着鼻子走,离了课件仿佛没法上课了,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笔者不否认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时刻还可以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但课件的滥用让教师代替了学生去举一反三,课件的预设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又怎么会有感而发呢?许多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不等学生思考,只要一有学生回答,就轻易地点一下课件出现标准答案――看,真的是这样!一个个环节就这样“流畅”地走下去了。学生也习惯了这种在教师的“启示”之下,齐声附和。当真正需要学生有感而发时,早就激不起什么浪花了。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启而不发”局面的化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堂真正的好课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思考、质疑、释疑的过程,绝对不会也不应出现 “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现象。   (一)教师要提高思维能力,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资料。作为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本课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使自己对学情和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知道问题应该从什么地方问起,最后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目光要顾及教室里所有的学生,使每一个问题都能触及学生的思维点,从而产生共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认真思考。   对课件的使用上要尽量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必要时要将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控制课堂的提线,否则我们的课堂还会成为课件控制的“玩偶”。   (二)教师要精练语言能力,合理有效把控课堂   教师要充分理解启发性原则,注意课堂语言的运用,避免出现??唆、反复的现象。可以采用比喻、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总结和发现。   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但那必须是有效的提问。不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当作局外人,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目光既要避免只停留在个别“尖子生”身上,又要避免提出“是不是,对不对”这样小儿科的问题,随随便便提出的问题只会起反作用。   教师要合理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抛出问题,使提问和回答真正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   要改善我们提问的方式,坚决不能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而要通过一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步逼近教学的目标。总之,“启而不发”和“一启就发”都不是一堂好课应该出现的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