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的“追梦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质”的“追梦人”.doc

“异质”的“追梦人”   摘 要:高加林和孙少平是路遥在其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的“奋斗者”形象,两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却又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差异,文章欲结合具体文本,试图通过奋斗与知识、现实与精神、漂泊与定位这三组关键词来剖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异质与“超越”。   关键词:孙少平 高加林 知识 精神   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是当代文学中探讨农村知识青年在固有社会体制限制下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的代表作品,在全景式地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城乡生活与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塑造除了以高加林、孙少安和孙少平为代表的一系列奋斗者形象,在三十多年间鼓舞了无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青年。自《人生》发表之后,关于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就不绝如缕,在《平凡的世界》问世后,不断地有研究者将孙少平与高加林进行对比,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孙少安与孙少平是高加林这一形象的延续与裂变――“他们是作家将高加林的个性和灵魂的自身矛盾进行了调整和融合后而产生的新的形象,孙少安更多地保留了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文化观念,孙少平则更多的接受了世界现代意识和文化形态的影响。”[1]但仔细分析,同为奋斗者,高加林与孙少安不管是奋斗目标还是途径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少安有着当时一般农民普遍不具备的远见与胆识,但从根子上他仍是农民式的奋斗,他从未想过要离开双水村,他的奋斗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展开的,所以当少平提出想要将户口转去黄原时,少安表示了不解与反对(小学毕业的较低文化水平与身为长子的责任感是造成他与高加林、孙少平异质的重要原因)。而高加林从未想过要当一个农民,能够进入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孙少平与高加林则属于同一类人,不愿被局限在农村是他们共同的志向,进入城市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但他们之间仍然有着某些根本性的差别,而正是这些差别使得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了不同的意义,而不仅仅是高加林的延续或翻版。笔者试图结合具体文本,通过奋斗与知识、现实与精神、漂泊与定位这三组关键词来剖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异质与“超越”。   一、现实奋斗中的知识“缺席”――非功利的读书观   知识是否直接参与其现实奋斗是高加林与孙少平之间的一大差别。   高加林自始至终都不曾心甘情愿地从事体力劳动,他的民办教师被撤掉回乡劳动后,有过一段看似安于田间劳作的时期,但这种暂时的“安于”并不是发自心底的对自己作为农民的未来的认可,而是极大程度上来自巧珍如火似的爱给他内心带来的抚慰。在高加林看来知识是要直接参与到他的现实奋斗中去的,是他追求更美好未来的重要筹码,他想要并且曾经暂时得到的工作――记者,也是与知识(具体表现为文学素养)直接挂钩的,也就是说高加林的追求是当一个脑力劳动者。高考落榜回乡后他是民办教师,虽然离理想工作有一定距离,但作为继续向上发展的跳板已经是当时自己所能实现的最好选择了――“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深入钻研。他最近在地区报上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全是这段时间苦钻苦熬的结果。”[2]关于高加林在农村里也仍然关心国际大事和爱好写作的描写为其之后在马占胜的安排下成为县委的通讯干事做了铺垫。   孙少平和高加林一样也是喜欢读书的,不过他读书更多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希望能凭借读书获取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这一点从同样被撤掉民办教师后两人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高加林因为失去了通往更光明未来的机会而痛苦万分,孙少平只是担心会失去看书读报的精神生活:“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他虽然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不必隐瞒,他十几处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的另一种说法是奴隶)。”[3]“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老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4]   从农村到城市后的奋斗中,知识的“缺席”使得孙少平表现出了与高加林显著的不同。在他“进城”的过程中,知识不仅没有成为其奋斗的直接助力(比如因为有知识有文化而被赏识,或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反而是他竭力要隐藏的因素――在揽工时隐瞒自己曾经的教师身份以及为了不被发现偷偷在施工楼房中读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知识虽然没能直接参与其现实奋斗,但并非毫无影响,通过读书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