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弃爱”与“问梅”.doc
“弃爱”与“问梅”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及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展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以朴实自然的戏剧语言刻画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重大而深刻的主题,展示了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笔者在指导学生精读《雷雨》第二幕“周鲁会”时,用弗洛姆的爱情心理学理论来分析周朴园的语言,从其“弃爱”与“问梅”的看似相互矛盾的言行中,深刻理解其性格特征。
一、 弃爱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研究人类的爱情时坚持认为“爱情的本质是人的意志行为,这种意志的内核就是用个人的生命完成对另一个人的生命的承诺”。不管周朴园当初是如何的爱梅侍萍,他最终的弃爱是毋庸置疑的。
1.雪夜弃爱
周朴园的弃爱是相当自私和残忍的,他的自私,表现在他从来不为梅侍萍的未来考虑。三十年后周萍表示要和四凤结婚时,蘩漪就直截了当地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等人是不可以娶一个下等人为妻的,由此可以想见三十年前即使周朴园愿意娶梅侍萍为妻,他的家长也一定是同样的看法。在那个社会背景下,周朴园对此无力抗争,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并加以同情,但是,既然不能娶梅侍萍,又为什么还要继续跟她同居并让她生下第二个孩子呢?这不是只顾自己快乐的自私行为吗?一个未婚少女,生了两个孩子,她的未来会背负多大社会压力,承受多大的精神负担啊!周朴园却丝毫不为她的未来考虑,丝毫不担心她未来悲惨的命运,新人要进门了,就毫不犹豫地将旧人扫地出门,何其残忍!梅侍萍产后才三天,正是女人身体最脆弱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爱人关爱照顾的时候,周朴园却狠心赶她出门。周朴园赶走的不仅是一个梅侍萍,同时弃之不顾的还有自己刚出生三天奄奄一息的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周朴园连自己儿子的生死都不管,就这样见死不救,何其自私,何其冷酷!再见之后面对侍萍的质问,周朴园还口口声声地说:“第二个孩子不是被你抱走了吗?”殊不知这个“快死了”的孩子不是“被”梅侍萍主动抱走的,如果这个孩子不是“快死了”,梅侍萍即便想抱走也是抱不走的。周朴园在三十年之后还讲这样的话,我们只能理解为厚颜无耻强词夺理。
2.河边弃爱
周朴园对梅侍萍投河自杀被人救活一事起初并不相信:“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她河边上的衣服”加“绝命书”就让聪明的周朴园相信梅侍萍母子投河身亡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更何况那是他深爱的女子和儿子!周朴园的心真是比冰块还冷,比石头还硬啊!看来梅侍萍的自杀,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应该都不在周朴园的意料之外。试想,一个少女,拖着刚生产才三天的虚弱的身子,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快死的孩子,能往哪儿去呢?她除了自杀之外还有什么路走呢?梅侍萍母子终于死了,死了罢了,一了百了,周朴园终于可以像没事人一样的去迎接新人了。对于这件事情,周朴园提起来却毫无愧疚,轻描淡写地说“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好像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样,三十年之后才问“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由此可见,周朴园这个人多么的自私冷酷,多么的虚伪。
3.相见弃爱
如果说周朴园的“雪夜弃爱”和“河边弃爱”还多少带着一点无奈的话,那么他在与梅侍萍相见时的绝情就是彻彻底底的弃爱了。
当侍萍告诉周朴园“她就在此地,您想见一见她么”时,周朴园明确拒绝了;当侍萍问“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却表示要“想一想”。其实他真实的想法是想都不用想的,“想一想”只是一句应付的话而已,他是绝不会主动去“帮一帮她”的。
侍萍一点一点有意无意地揭开了真相,结果没有印证周朴园的一片深情,只印证了周朴园的虚伪。侍萍只能活在记忆里,“此情只能成追忆”,他只能把悲悯和怜爱给予“死去”的圣女梅侍萍。而当“死去”的侍萍又“活过来”时,他却把她当作敲诈者厉言责问,并试图用冷冰冰的金钱了结这一段情缘。
当侍萍说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时,周朴园慌忙声明“他(周萍)以为他的母亲是死了的”,明确地告诉侍萍只能“见一见自己的儿子”,而绝不能跟自己的儿子相认。这再次证明在周朴园心目中,侍萍这个梦中“偶像”只能是“虚像”。
二、问梅
既然周朴园彻彻底底的弃爱了,为什么还要打听梅侍萍坟墓的情况呢?不妨通过对周朴园的话语分析,来探究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周朴园说:“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这句话大可玩味。这段话里有两种人,一种是“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一种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在前一句话里,周朴园向“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打听梅侍萍的情况,后一句话却说“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这前后两句话说的是两种人,周朴园不动声色地把“打听”的对象给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