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移粟”与“五十步笑百步”.docVIP

“移民移粟”与“五十步笑百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民移粟”与“五十步笑百步”.doc

“移民移粟”与“五十步笑百步”   【摘要:】“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其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而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仁政”的目的是为民。   【关键词:】孟子 治国 民贵君轻 仁政 民生 思想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孟子是杰出的一位。他被称为“亚圣”,他提出的“君为轻,民为贵”学说突破和超越了孔子思想。2000多年来,孟子的仁政理念、民本思想、治民策略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孟子,名轲,字子舆,出生在邹国(今山东省邹县)。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正统继承者。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孟母“三迁其居”“断机教子”,终使他学有所成。孟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争霸,战火纷飞,兴亡成败转瞬间。当时游说之风盛行,各派人物纷纷游说诸侯。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授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慷慨直言,希望通过游说诸侯,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尧舜之后,圣人之道衰败,于是社会动荡,民生悲苦,社会从原有和谐、美好有序状态堕落为混乱、悲惨的无序状态。而要挽救这种无序的社会,恢复尧舜时的盛世之景,则只有实行“仁义”这一圣人之道,于是,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那一年,孟子来到大梁(今开封),拜见梁惠王。当时恰好魏国刚刚迁都大梁,因为战争,百废待兴。于是,梁惠王“卑辞厚礼以招贤者”,希望求得治国良策,实现富国强兵。听说梁惠王厚金卑礼招纳天下贤士,孟子心中燃起希望,在55岁时再次出游,千里迢迢来到大梁,给梁惠王讲了很多广施仁义的治国道理。或许,孟子认为大梁之行是一次重要的游说活动,在《孟子》一书中,开篇第一章便记录了他和梁惠王的谈话。   梁惠王对魏国连吃败仗深感耻辱,决心洗恨雪耻,问孟子应该怎么办。孟子回答:“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你如果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可以让拿着木棍的百姓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军队了。”初见梁惠王,孟子就以“仁义”之说规劝。   梁惠王抱怨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投其说好用梁惠王熟悉的打仗的事例,即打仗时两个逃兵“五十步笑百步”来设喻,巧妙地讽刺了轻民好战的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加多”,只有推行仁政,天下百姓才会投奔魏国。“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接下来孟子阐述实行仁政的第一步是“不违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即”王道之始也”。 孟子主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认为,为政者只有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才能使民众能够世世代代安心于土地劳作,有了充裕的物质财富,国家才会稳定,君主地位才会巩固。与土地政策、渔业政策一样,在林业上,孟子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在以(土葬)棺椁为主要安葬材料的古代社会,拥有一定数量的林木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孟子的意识中,林木并非永久性资源,不可任意无节制地砍伐,而是按照一定的时令进行砍伐,“斧斤以时入山林,”只有做到循序渐进,林木才有再生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材木不可胜用也”。材木不可胜用,百姓才能得以厚葬其父母以尽孝道。   第二步是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必须教养百姓“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那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再加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那么”不王者,未之有也“。即王道之成也。显然这就是孟子给梁惠王”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孟子非常重视民众的教化。他自己一生献身于社会教化,是继孔子后重教化的典范。所谓教化,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变化、提高。儒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它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美德涵盖其中,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诚、俭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孟子希望通过教化使这些社会伦理美德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使广大社会民众知悉、理解、掌握并实行。世人一代代相传,这些伦理道德内容中的精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   孟子怀抱“仁政”思想,倡导民本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