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境遇(历史存在) 有:客体对象 此在:既面对客体对象,更面对境遇。 其中,境遇表达了此在是一种在世存在的生物。 康德命题: 1、我能认知什么? 2、我应该做什么? 3、我希望什么? 4、人是什么? 第一次转向是从自然哲学到心灵哲学,苏格拉底是关键人物. 第二次转向是本体论到认识论,笛卡尔、培根、康德. 第三次转向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哲学,弗雷格、罗素. 哲学的三次转向 现代性 个人主义的发明 宗教的式微 唯名论革命。(共相的破除) 参考文献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存在与时间》导论部分。 牟宗三:《四因说演讲录》 陈世骧:《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吕正惠:“物色伦与缘情说-中国抒情美学在六朝的开展”见氏著《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判断力批判》的导论部分。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第一部分。 罗蒂:《哲学和自然之境》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现代性的神学起源》导论部分。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 中西哲学的比较 从绘画谈起 西方绘画要客观地再现眼前的现实世界,所以特别强调用色彩和光影明暗去塑造对象。这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画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区别。 ??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条是基本造型手段,色彩是从属性的。而且从不画光影明暗。中国画不论描绘山水、花鸟人物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画家们总是靠粗粗细细的线条来勾勒造型,然后敷以颜色。这些颜色有时是单黑的,有时是五彩的,它们往往也会被精心区分出干、湿与浓,而这些差别一般都不会被明显地强调。中国画常常是要让观赏者从并不丰富的色彩层次中去领略世界的五彩斑斓,去想象物体的凹凸远近。这种感受不是来自视觉直观,而是依靠了联想和想象的参与。 ? 西方绘画则不同,其画作中的物象界限不是用线条来区分,而是用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来表现,就像我们眼见的实物一样。西方绘画用亚麻籽油来调和各种颜料,色彩十分丰富。通过这些色彩的精心运用,画家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差异,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以及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说,西方绘画总是刻意强调色彩的丰富性与结构上的差别。它所追求的,是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关系中,营造出直观的视觉效果。从整体上看,这种美学追求更有光学意义,更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思考。 ? 在画面的处理上,西方绘画强调科学准确地再现客观世界的三维空间,这一点也和中国画有较大区别。因为不苛求如实地现现表现对象,所以中国画在描绘对象时往往要做人为的夸张与取舍。画家所营造的空间介于二、三维之间,画面的空间透视不用焦点透视,用的是散点透视,而且不那么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可以用想象的真实来替代视觉的真实。 所谓“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指画家的观察点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规定时空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中国山水画能以咫尺表现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透视方法的结果。 西方绘画还很讲究描述,画面大都是现实事件的浓缩,是复杂故事的再现。 中国画所表现的,不是描绘对象在某个时刻的客观状态,而是“神似”的人物,花鸟与山水。实际上,这些客观事物已经成为画家主观精神的载体,身上已经融入了画家的个性与情绪。所以,中国画的主体往往都显现在画面上,背景和细节则昼省去,画面留下许多空白。 中国哲学之虚实 作为本体性质的虚 1、虚 2、无 3、空(佛家) 虚 庄子: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天地》 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 无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闲,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空 空:梵语是s/u^nya。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物体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这一思想称为空。 色:梵语是ru^pa。广义之色,为物质存在之总称。狭义之色,专指眼根所取之境。 具有现象性质的虚 虚在物质世界中的角色 1、虚以盈为目标 2、在实存秩序内,虚有其具体的再现。(山谷,养育) 3、实使结构显露,虚构成用途。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虚实对子与阴阳对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阳气=阳 阴气=阴 冲气=虚 没有冲气,阴阳就处于对立的状态。 哲学上:三元的二元体系。2=3,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