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康复
1.康复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2.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比较:
项目
治疗医学
康复医学
治疗对象
外伤及疾病患者
暂时或永久性功能障碍患者
治疗方向
消除病因,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
促进功能的恢复代偿或补偿
病历内容
常规临床病历
临床病沥及功能障碍评定等
治疗方式
药物手术治疗辅助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手术
诊疗方式
主管专科医生及责任护士
康复治疗组(Team work)
护理方式
替代护理为主(整体化护理)
介助护理为主
患者态度
相对被动(配合)参与治疗过程
必须积极主动参与诊疗过程
家属介入
一般不需要家属直接介入
需要家属直接介入
3.康复医学的目的:是利用以医学为主的多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已经受限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能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
4.康复基本目标: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使患者能回归社会生活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5.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1)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到时间,将发病不足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超过24小时者称为脑卒中;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息性卒中;
3)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血栓;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黏血症;
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和寄生虫等栓子。
7.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要点
项目
脑梗死
脑出血
发病年龄
多在60岁以上
多在60岁以下
起病状态
安静状态或睡眠中
活动中
起病速度
十余个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
数十分钟支数十小时达到高峰
高血压史
较少
较多
全脑症状
轻或无
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
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意识障碍
通常较轻或无
较重
神经
体征
多为非均等性偏瘫
(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
多为均等性偏瘫
(内囊)
头颅CT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
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脑脊液
无色透明多
血性(洗肉水样)
8.联合反应
对侧性
联合反应
上
肢
健侧屈曲——患侧屈曲
健侧伸展——患侧伸展
下
肢
内收,外展
内外旋(对称性)
健侧外展——患侧外展(外旋)
健侧内收——患侧内收(内旋)
屈伸运动
(相反性)
健侧屈曲——患侧伸展
健侧伸展——患侧屈曲
同侧性
联合反应
上肢屈曲——下肢屈曲
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9.表现为当患侧无随意运动时,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这是一种发自于脊髓的随意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10.共同运动:是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其运动组成部分为随意运动,部分为不随意运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原始运动。在瘫痪恢复的中期出现,是一种病态的运动模式。此时要注意不可强化这种模式,不然对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
11.姿势反射:体位改变引起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按照一定模式改变,称为姿势反射。为脑干、脊髓所控制,是中枢性瘫痪时的特征性变化,在瘫痪早期出现。
12.真球性麻痹和假球性麻痹的鉴别
项目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病灶
脑干、延髓
双侧大脑半球
性质
出血、梗死
出血,梗死,多发性梗死
病
因
双侧迷走神经核
及其核下纤维病损
双侧皮质
延髓束病损
舌肌萎缩
有
无
舌肌纤颤
有
无
咽反射
消失
存在或减弱
锥体束征
无
双侧
构音
发生困难
构音障碍,无鼻音
吞咽运动障碍部位
咽喉期
口腔期
13.脑血管疾病后肢体运动恢复的分期:CVD后的运动恢复,Brunstrom将它分为六个过程,简单地说:
1)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2)在 共同运形式下的活动,并出现痉挛;
3)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完成共同运动时,痉挛增强;
4)除共同运动的活动外,出现随意运动,痉挛减轻;
5)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
6)能出现对个别或单独活动的控制,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活动控制。
14.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1)原发病的性质及病情,为了治疗需要长期保持安静或卧床状态;
2)脑卒中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3)精神抑郁者常处于静止不动、不活跃状态;
4)有严重感觉障碍者,特别是深感觉障碍,因缺少刺激而减少活动;
5)因疼痛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6)老年人喜静不喜动;
7)长期使用支具、石膏、夹板固定,限制肢体或躯体活动。
15.过用综合征:即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
16.误用综合征:即在康复治疗中方法错误,引起医源性的继发性损害。常见于以下原因: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康复方法错误;护理方法错误。
17.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