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VIP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21-01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可以是带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学“问”之美。   一、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是教师为学生设计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就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成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同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与联系吗?与同伴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通过教师展示的唯美图片,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把握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特征,并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图形变换。这时有一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汽车是轴对称图形,它在公路上行驶属于平移还是旋转?”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整合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和局部进行考虑,这样就会发现,如果将小汽车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行驶过程中是平移,如果只看车轮,就是旋转。   二、悬念性问题诱发学生求知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选用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一种急欲得出结果的心理。悬念性问题利用了学生欲知不得、急切期待的心理,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诱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有益的尝试。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为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3月,有一名犯罪嫌疑人拿着一张签发时间为2015年2月29日的签证欲通过海关检查,虽然他整过容,与通缉令上的模样已完全不同,但仍然被检查证件的边防人员一眼识破,将其捉拿归案。这名犯罪嫌疑人始终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很多同学摇头表示不知,带着这个悬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一定也会像边防人员那样有一双火眼金睛,瞬时认出犯罪嫌疑人。在悬念的诱导下,学生能够认真地探究和积极地思考,从而在学习中认识到只有闰年2月才有29日,而平年2月只有28日,还知道了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   以悬念为情境,用所学知识回扣悬念,使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也让学生感受到所谓的神奇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三、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拓展思维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同时创设开放性问题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只有让学生自主发现,才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探究之路更加宽广。   如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盒糖块,2个2个数剩1个,3个3个数剩1个,5个5个数也剩1个,那么这盒糖块最少是几块?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先不管剩下的这一块,则糖块的个数是2、3、5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求出这盒糖块的个数。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变式训练,如果将条件中的2、3、5改成3、5、7则结果是多少?如果改成2、4、6呢?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学生受上面两个问题解法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做成2×4×6+1=49,当学生得出这样结果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检查一下,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这一问与前两问的不同,这里2、4、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在下一步做题时就会认真看一看,仔细想一想,从而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益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