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ocVIP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oc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6-02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脑力活动,受到学生个性、智力水平、语言基础、兴趣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开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各项能力。其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调动自己的感官,积极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进来。下面笔者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析。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主张教师将知识或认知策略直接通过语言告诉学生,而是提倡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进而达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究性学习与其他教学方式的一般特征相符合,同时拥有自身的特征。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有:首先,重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以问题为起点、核心,更为重视学习探究过程,而非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知识上,最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体验。再次,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在学习上的共同探究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最后,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单单是体验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话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与对话,学生可以渐渐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制约性,教师应该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链接新知识,真正走进文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的良好途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但愿人长久》这首歌,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有谁知道这首歌的由来?这首歌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这时候,听过这首歌的学生通常会积极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水调歌头》这首词。”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引出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苏轼的这首词,为学生全面讲解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以及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导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讲述苏轼的生平,加强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在了解苏轼的生平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他的文学作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阅读情境的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通过提出与本课学习相关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与核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   (二)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有技巧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学会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课堂提问,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依照文章的主线来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首先从诗题入手,由题发问:“‘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山东兄弟’指什么?”进而介绍背景:当时作者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的家乡则是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一带。蒲州位于华山以东,故称为“山东”,区别于今日的山东。介绍背景,能使学生的情感定向,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然后,教师可抓住课题中的“忆”字提问:“‘忆’字是什么意思?‘忆’谁?为什么会‘忆’?怎样‘忆’?”“忆”字是诗题中一个关键字眼,教师抓住“忆”字进行一连串的提问,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戴望舒的《雨巷》这首现代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写到‘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姑娘’代表了什么意象?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一直强调丁香这一植物?”“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教师设置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自主讨论与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