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对心灵结构的认识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哲学对心灵结构的认识研究

西方哲学对心灵结构的认识研究   牟宗三先生称中国哲学在超知性层面大显精彩,显然是比照西方哲学而言。西方哲学注重于认知物理世界,整体上的确具有“方以智”的特点。但即使在认识论领域,西方思想界也一直贯穿着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后者普遍重视先天的甚至超验的一维;而在价值论领域,先验论的道德观在某些历史阶段还占有优势。尽管致力于心灵深层的开掘者的相对比例较小,但由于西方哲学典籍浩繁,我们仍不难从中整理出不亚于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的同类的思想财富。   一、古希腊时代的观念奠基   至少在苏格拉底之前,雅典的得尔福神庙就铭刻有对世人的殷切告诫:“认识你自己!”人类认识自身主要是透视自己的灵魂,所以其时思想界一方面关注物理世界的本性和成因,形成所谓自然哲学,同时也热衷于“灵魂”的构成与功能的讨论,形成影响深远的“三分法”与“两分法”。从逻辑上看,自然哲学与灵魂学说的交接部可谓是“奴斯”( Nous),它明确指称一种理智的精神实体,既被看作是万物运动的本原,又被看作是人类灵魂中当居统帅地位的纯粹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它联通了大宇宙与小宇宙。正因为如此,考察其时的灵魂学说,在某些场合可以跨越人类学哲学的界域,从哲学家的宇宙观中寻找资源。   依据现存的资料,属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阿列扎斯最先将人的心灵分为理智的、勇敢的和嗜食的三部分。其后,德漠克利特试图进一步确定灵魂三部分的生理部位,认为灵魂的原子遍布全身,不过又特别集中于几个地方:理智在头部,勇敢在胸部,情欲在肝部。柏拉图也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他在《蒂迈欧篇》作了具体的论述,认为理智是高贵而不朽的灵魂,是诸神取自宇宙的创造者而赋予人类的,将它置于头部的半球形骨髓中;灵魂的可朽部分置于胸腹的横隔膜上下:较为高贵的激情或意志在心肺部位,较为低劣的情欲则在横隔膜之下。   三分法广泛存在于柏拉图的著作中。既直接见诸对灵魂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又间接表现于他对世界特别是人类的认识活动的分析。   《斐德罗篇》有一则著名的马车喻:“灵魂可比作是两匹飞马和一个车夫的组合体。……就我们人类来说,人类灵魂的车夫赶着两匹马,一匹马是高尚的,具有高贵的教育,而另一匹马却是卑劣的,教育极差。所以驾驭人类的马车是一件异常困难和艰巨的工作。”这里的车夫指理智,高尚的马(又称白马)指激情或意志,卑劣的马(又称黑马)指情欲。以这种人格构成的观点为基础,他进而解释国家的构成和社会的正义,采用了明确的层级之分。在他看来,虽然人的灵魂均有三个部分,但大多数人沉酒于情欲,只能充当从事农工商活动的劳动者;一部分人以意志见长,适合于担当国家的守卫者;极少数人保持了理智的纯粹性,如掌握了真正知识的哲学家,理当担任国家的执政者。国家仿佛是放大了的个人,理智的代表者君主应当具有智慧,意志的代表者军人当具备勇敢,情欲的代表者农工商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只有当三个等级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国家才能达到和谐一致,这便是社会正义。所以,“理想国”秉持和弘扬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在认识论领域,柏拉图也间接表达了他的灵魂观念。著名的“洞穴”喻包含了三层次的思想:普通人无力摆脱肉体感官的束缚,执映现在洞壁的影像为真,近于无知;稍清醒一些的知道这些影像是身后雕像的反映,然而这种认识仍只是局部的、较模糊的意见;唯有见到和领悟光源(太阳)之所在者才具有最清晰的知识。若采用现代哲学概念,大致可以说,前者是对现象的感觉,其次是对本质的认知,后者则是对本体的把握。柏拉图以理式为世界万物的本体,并以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于世间万物只是“分有”了理式或者说部分具有理式的样态,所以对它进行物理研究的自然科学只能归于意见范畴;如果说现实事物是对理式的摹仿,那么摹仿现实事物的艺术所执的影像,可谓是“摹仿之摹仿”,与真理相隔更远。这些相关的分析内含逻辑的统一性,其层次关系可大致表示如下:   如果说灵魂的三分法潜在地联系着世界特别是人类文化的三层次区分,那么灵魂的两分法更关乎世界本原和人类活动的两种最基本的对立趋向。即使持经验主义立场也能发现或接受这一区分,只是他们无视这种对立源于心灵第三层面罢了。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活火燃烧是一种动力因,一定的分寸则为形式因-与之相联的是“逻各斯”( Logos)。巴门尼德提出,大自然的基础是受热膨胀和遇冷收缩两个相对抗原理。恩培多克勒在“四根(地、水、风、火)”说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具有能动性的本原:表现为合力的友爱和表现为斥力的争吵。他注意到,有时一切在爱中结合为一体,即由多归一;有时每件事物在争吵中分崩离析,即由一变多。所以他深信,这两种力量是本原的动因,万古常存。柏拉图在《斐德罗篇》记述苏格拉底是综合与划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