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也要“咬文嚼字”.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念教学也要“咬文嚼字”.doc

概念教学也要“咬文嚼字”   【背景】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依赖于对本质的理解和对外延的把握。而在这一课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关键词,从而造成对概念理解的不到位。   【案例描述】   片段一:五下《认识分数》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块月饼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条线段被平均分成4份,大括号指向了其中的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为什么每幅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都是?   生:因为每幅图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   师: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我们重点要观察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几份。   揭示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评析:关于分数的认识,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一个飞跃,学生的认识从一个物体上升到一个整体,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之后,所表示的份数与所有份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键词是“平均分”和“份”。但受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往往还关注在数量的本身,而不是份数。由于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平均分”的重要性,因此本课的关键词落在了“份”上。在上述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尽管每幅图不同,但是由于都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用分数表示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发现了“份”的重要性,使认知聚焦于“份”这一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学生就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分数的概念。   片段二:四下《倍数和因数》   师: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你们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进行摆小正方形的操作,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所拼的几种长方形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2×6=12;3×4=12;1×12=12)   师:在算式2×6=12中,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学生根据另外两个算式进行模仿练习。   ……   判断:8和6都是24的因数。   生:我认为不对,因为8×6不等于24,所以8和6不是24的因数。   评析: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建立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教材中通过一道乘法算式揭示了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概念。在本片段中,教师也是按照此过程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早地出示了总结性的语句,造成了学生认知的偏差。在此片段的教学中,如果这样进行处理:先根据第一个算式指导出四句话,即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然后让学生结合后两个算式模仿着也说出四句话;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2、6、3、4、1、12都是12 的因数,12 是2、6、3、4、1、12的倍数。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认识到2、6、3、4、1、12由于都能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12,所以它们都是12的因数,12也是它们的倍数。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了概念的本质本身,而不是关注于片面的表象。   【反思】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教师教学概念时,要做到“咬文嚼字”,在重点词句的咀嚼中掌握概念的本质。   一是“咬文嚼字”要关注重点词句。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组成的定义。这些定义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在组成概念的众多词语中,决定其本质特征的往往是少数几个重点词语,它们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重点词语对教师而言,往往是知道其重要性的,但对学生而言,则不一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对概念的教学,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目光主动地聚焦于这些词句中,防止一带而过。   二是“咬文嚼字”要关注过程体验。在小学阶段,概念的获得大多是通过各种样例来逐渐归纳得出的。在归纳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教师不可能列举出所有的事例,只能把部分精选的样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例的研究使学生积累表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形成是在对表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的,这些就是学生不断“咬文嚼字”的过程。所以,概念教学中的举例要尽可能地充分,思维活动要深入,不能只是简单模仿,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