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人的姓氏名字号.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庙号和谥号 1.庙号 《礼记》:“祖有功,宗有德。” 刘知几:“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 顾炎武:“称祖之滥,始于曹魏之三祖。”“称宗之滥,始于王莽之三宗。” 王鸣盛:“自李唐始无代不称宗,其滥斯极。除一祖之外,其余诸帝,不问有功与否,莫不称宗。”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1)谥号的定义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由己,名生于人。”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1)谥号的定义 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恶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①美谥,如文、武、成、康等。 例: 《国语·周语下》:“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始于德让,中于宽信,终于固和,故曰成。”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②恶谥,如厉、炀、幽、灵等。 例: 周厉王被谥为“厉”。“厉”在谥法上是“杀戮无辜”之意。 隋炀帝被谥为“炀”,“炀”在谥法上是“好内远礼”之意。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2)谥号的种类 ③中谥,如愍、怀、哀、悼等 例: 西汉哀帝寿命仅二十五岁,谥法“恭仁短折曰哀”,故谥为“哀”。 西晋最后一位国君司马邺自继位便一直与北方政权前赵战争,且在被俘后,承受身为狩猎队伍之前导以及为宴会洗杯子的屈辱,谥法认为“在国遭忧”、“在国逢艰”、“使民悲伤”曰愍,故被谥为“愍”。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3)谥号的字数 谥号一般是一个字,少数也有二字者。如周威烈王、魏安釐王、蜀汉昭烈帝、南朝梁简文帝、北魏道武帝等谥号都是两个字。汉代,皇帝的谥号一律都叫“孝”字,如孝文、孝武等,这也是两个字。 个别有三个字者。如卫武公谥睿圣武公、曹魏曹芳谥邵陵厉公、曹髦谥为高贵乡公。 六、庙号和谥号 2.谥号 (4)私谥 所谓私谥是指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始于东汉。 例: 陈寔谥为“文范先生”;陶渊明谥为“靖节征士”。 七、避讳 1.避讳的定义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一般臣民为表示对于帝王将相或尊长以至他们的祖、父的尊敬,都不得直称他们的名字,必须用种种方式加以回避,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避讳。 七、避讳 2.避讳的产生与发展 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对死者之名进行避讳的现象。 《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秦代以后,避讳从先秦时期的避死者讳发展到避生者讳。 秦人称“正月”为“端月”; 称“端正法度”为“端直法度”。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陆游《老学庵续笔记》云:“唐初,魏郑公等撰《隋书》,以隋文帝之父名忠,故凡‘忠’字皆谓之‘诚’。谓死事之臣为《诚节传》,书中凡忠臣皆曰‘诚臣’。书作于唐,犹为隋避讳。”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②空字 第一,将所避的字写成空围,作□,以代替所避之字。 第二,省缺须避之字。 唐初大臣裴世矩,新、旧《唐书》本传并作“裴矩”;唐初名将李世勣,新、旧《唐书》本传并作“李勣” 第三,以“某”字代替所避之字。 《史记·文帝纪》:“有司固请曰……子某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此处的“某”,即代替“启”字,与空字相当。 第四,以“讳”字代替所避之字。 《宋书·文帝纪》:“(立)第三皇子讳为武陵王”。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③缺笔 例: 李世民的“世”字常缺笔为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④改称 西汉吕后名雉,《史记·封禅书》中将“雉”改称为“野鸡”。 东晋郑太后名阿春,“凡名春悉改之”,于是改“寿春”为“寿阳”,“宜春”为“宜阳”,“富春”为“富阳”。 宋仁宗名祯,当时开封城内的“蒸饼”改称为“炊饼”。 * 第三讲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一、姓氏的起源 1.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姓”甲骨文: 《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 班固《白虎通义·姓名》:“姓者,生也!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