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 年 10 月 四 川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Oct.,2015
第 27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 Vol.27No.5
《刑法》严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反思
贾银生,黄 金
(1.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10;
2.射洪县公安局 四川遂宁 629200 )
内容摘要:《刑 法》严 打 非 法吸 收公 众存 款 犯罪 的缘 由在 于 :非法 吸存 或 变相 吸存 行 为扰 乱 国 家
金融 管理秩序 ;侵犯 社会 公 众 财产权 益 、影响社会稳 定 ;容 易滋 生其 他 严 重犯罪 ;损 害 了社会的诚 信 机
制 。但 这样 的严 打 降低 了本 罪的入 罪标准 ;导致了 罪与非 罪的界限模 糊 ;使 本 罪成了新 的“ 口袋 罪”。 为 了
解 决这 些 问题 ,我们 需要 准确界定 “公 众存 款 ”、“非法吸存 ”、“变相 吸存 ”的含 义 ;需要 将 本 罪的目的 限定
为吸存 用 于信 贷 。
关键词:
非 法吸存 或 变相 吸存 ;公 众存 款 ;口袋 罪 ;信 贷 目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DF6 A 1674-5612 2015 05-0092-08
DOI:10.16022/j.cnki.cn51-1716/d.2015.05.016
近年来,诸多民营企业因融资后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群众上访事件螺旋式的飙升,不少行
为主体因此而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论处。 如根据笔者调查:四川省X市2010年至2013年一审
判决的非法融资案件共66件, 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论处的有59件, 以集资诈骗罪论处的有6
擅自发行股票罪论处的只有 川省 公安机关 至 侦破非法融
件,以 件;四 市 年 月 年 月
1 Z 2014 1 2015 1
资案件15件,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移送审查起诉的有13件,以集资诈骗罪移送审查起诉的有2
件;四川省 市 年 月至 年 月底,立案侦查非法融资案件共 件,其中有 件侦查终结
S 2014 1 2015 3 76 45
后全部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移送审查起诉。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
课题组调查显示: 014年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罪名触犯率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排名第三,仅次
2
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与职务侵占罪[1] 。 这说明:国家对非法融资行为的打击呈现严
厉的势态,由其是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打击“绝不姑息”。 这样的结
局造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定模糊,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成了新的 “ 口袋罪”等
《刑法》危机。 于此,笔者寻探出路,以求教于方家。
一、严打缘由
(一)非法吸存或变相吸存行为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刑法》第176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位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
理秩序罪”中。 通说认为,本罪的法益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2] 。 根据本罪所保护的法益,严打非法
吸存或变相吸存的根本缘由在于这样的存行为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具体说来,非法吸
收稿日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