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文明对兰屿达悟族文化生态之冲击.ppt
蘭嶼達悟族文化生態 科技文明對蘭嶼達悟族文化生態之衝擊 Impacts of the Tech-Civilization on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Yami in Lan-Yu 鄭先祐 (Ayo) 前言 假若你是要來幫助我,那麼你已可回去。但若你將我的打拼看成你生存的一部份,那麼我們或許可以一起努力 。 澳洲的一位原住民 此段文句,摘譯自Young(1992),第2章第19頁。 前言 蘭嶼島上達悟族人於傳統上,如何使用沿海之飛魚資源、島上耕作地、和其它自然資源,以維持島上達悟族人之恆久持續的生活; 並探討達悟族人文化生態的生物性、與社會文化性間之相互關係。 如此建立蘭嶼達悟族人「文化生態體系」(Cultural Ecosystem),藉以進一步探討近二十年來,來自台灣的文化(外來科技文明)對達悟族人「文化生態體系」之衝擊;最後再研擬達悟族人「文生態體系」的理想前程。 前言 瞭解整個衝擊過程,相對於臺灣島亦是一極佳的借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扮演一個外來的台灣漢文化時,對達悟族文化的尊重,容許他們找到一個更好的未來。 台灣島嶼對全世界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日本,也同樣有外來的力量(科技、生物、資金、文化、等),這就如同蘭嶼對台灣的情況,相類似。因此,至少在學理上,可資借境。 前言 本研究報告, 首以「理論架構」說明本研究的理論基礎,進而研析並重建蘭嶼達悟族人的「傳統維生體系」的質與量,內容包括: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經營活動、人口結構與土地利用,以及承載量和維生體系的結構。 再以此為基礎,探討來自台灣的各種力量對蘭嶼維生體系之衝擊,同時亦討論因核廢料場設置而帶來之衝擊。 前言 最後以提出達悟族生社會之理想前程,作為結語。 除以歷年文獻為基本資料外,再以田野訪談及問卷調查作印證。 理念上,本研究是以「文化」、「經營」、與 「環境」三層次,分析達悟族傳統維生體系之內涵和其受外力衝擊之情況。 貫穿本研究之過程及本報告之內容的精神,則是盡量以達悟族人及其社會為中心。 理論架構 任何理論都必須以事實為基礎,但事實是存在於理論的架構中。 有具體適當的理論架構為基礎,才得以獲得具體有意義的事實。 根據已有的事實研擬理論架構是深入探討前之第一步。 文獻回顧 近百年來,有關人類行為與環境互動關係之研究相當多。 以人類學理念而來的相關理論也很多,其中主要有「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可能論」(Possibilism),「文化生態學」(Cultural ecology),以及加上現代生態學之「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 理論…等等。 文獻回顧 「環境決定論」與「可能論」是屬於早期(十九世紀到廿世紀初期)的信念,或許尚不能稱為理論。內容雖略有生態學與演化學之觀點,但也僅止於概念性之應用,且過於簡化。 「文化生態學」雖始於廿世紀初期,但到廿世紀中期,才由Julian Steward 建立較具體的理論架構。 「人類生態學」的淵源雖可追溯至廿世紀之初期,但是「生態學」理論真正具體進入「人類學」之領域 是個極漫長且緩慢的歷程。 文獻回顧 生態學逐漸興起於十九世紀末和廿世紀初,正逢廣泛對環境、公園與保護區建立,和城鄉規劃興趣之日益增長。關注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問題亦隨著日益增加。 當時有許多生態學者自認有道德義務,要將生態學的學理應用於人類社會中。 著名的生態學者Clements(1905)即分析人類各種活動是如何改變了環境以及生態「演進」 (succession)。 他認為社會學(sociology)是某種動物(即人類)的生態學。 文獻回顧 Adams (1913) 更進一步提出雖然人類學以及動物學仍是各自獨立發展,但是若能結合將對雙方都有利。他預期動物生態學與人類生態學終將結合。 於1914年舉行之英國生態學會第一次夏季大會中,即已認為生態學是包含人類生態學,並呼籲要將人類生態學之理念廣泛傳至從小學至大學各級教育內容中。 美國生態學會成立於1916年,會員中雖無社會學者,但有氣象學者,如 Ellsworth Huntington和E. C. Sechneider。他們關心人類活動與氣候之關係。 文獻回顧 於1920和1930年代間,人類生態學至少在名稱上被認為是社會科學之同義名詞。然而,期望生態學應用於人類學中,並未能從當時的人類生態學的文獻中看出。 另一方面,生態學在興起後迅速擴展領域。 有些視地理學是一種人類生態學(Barrows,1923)。 Forbes(1922)期望將生物學人類化。 Adams(1935)企圖將生態學理論融合入人類生態學。 Clements(1935)提出「經濟學是生態學之一支之觀點。 文獻回顧 Alihan於 1938 年發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