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赵金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一、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冲击
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讲究了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在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说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们在讲文化认同的时候也涉及到相关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一讲的时候能够唤起我们在这一讲所讲过的东西,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文化自信所要涉及的相关问题。
讲文化自信,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提文化自信这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要讲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其实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很好解答,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我们有着很强的一段历史是自轻自贱,不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道路,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把自己的东西放得很轻,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凡是外国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这种不自信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很多人身上都有着很强的体现,这种文化不自信其实在知识分子身上比一般人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从一个碑文说起
在讲文化自信之前,我想先讲两个问题,先从一个碑文和一座城说起。这个碑文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如果大家有兴趣去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的话,你会发现这四所学校有着一个要素是共同的,它都有着一块碑,这个碑是西南联大纪念碑,在北大这块北就在北大西门附近,就在校使馆的旁边,在清华,它就在清华图书馆的北侧,在清华的情人坡附近,在南开,它也在南开相对中心的位置。为什么我要提这块碑,因为这块碑背后承载着一个很强的故事,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一段历史。
我们首先来看碑文的首段,这块碑的碑文是由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上很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作的,碑文的首段讲“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对日受降,日本投降。“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距1937年七七事变已经有了8年之久,中华民族经过了艰难的8年抗战才赢来了日本投降。“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1945年离七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14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冯先生在这儿详细地回顾了50年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对中国领土的这样一种蚕食侵吞,中华民族饱受着外来侵略的历史。当然,这块碑文的首段只是叙述了中日之间的一种侵略与被侵略的历史。
如果我们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就会发现从1840年以降陈寅恪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