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书使用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就让我们一齐随着作者去游一游漓江吧!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描写的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读后带着问题思考、讨论,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描写顺序,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问难。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描写的顺序。
3. 提出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试着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重点讨论部分解决。
四、重点讨论
1. 课文写游漓江,作者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重点描写了什么?
2. 漓江两岸的山峰有什么独特与神奇之处?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读全文,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描写漓江的水、漓江两岸的山的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山水的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品味文章的神韵。
六、拓展延伸
1.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你喜欢的词句在书上画出来,并摘抄下来。
2.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了解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如此神奇。
七、教师小结
附送: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游漓江》教案3
学习
内容
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3.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具
学具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入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合作探究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3.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检查反馈
1.抽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正音。
2.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教师点拨
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3.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3~5段。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①象鼻山景点。
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学习第五段。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
(3)再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神奇。)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