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ppt

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初三年级语文学法 第七讲 诗歌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年级语文 学习方法指导 特级教师薛川东主讲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完成中学语文教育任务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重视“过程和方法”。为此,我们将对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进行精要的点拨、指导。 学习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我们为初三年级同学安排了以下四讲学法指导: 第一讲 诗歌欣赏 第二讲 文言文学习指导 第三讲 作文指导(一) 第四讲 作文指导(二) * * 第一讲 诗 歌 欣 赏 在语文课上“读诗”,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字面上读懂,二是体味优秀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至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创作主旨,是在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和情趣,源于多读、多背、常切磋。 了解有关诗歌的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要被“知识”所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诗无达诂 (董仲舒) 确认字词在诗句中的义项,要耐心,或查工具书,或比较推断;确认字词的语境义,离不开对全诗内容、情感的初步感悟。 一、读古典诗词,要过“三关” 第一关:确认字义、词义。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清 平 乐 · 村 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试读 写诗要考虑到音韵、格律、情感等因素,所以诗句中的语序不一定都符合事理;诗的语言简约,诗句往往有词语“跳脱”现象。这些都会给疏通句意带来一定困难。 认真疏通句意,是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 第二关:疏通句意 第二关:疏通句意。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3.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什么人 因果关系 谁 古典诗歌创作常常使用典故。典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但也增加了理解难度。对诗中典故的解读,有赖相关知识的积累。诗中运用典故,常会翻出新意,因此,不仅要解读典故的内容,更要揣摩诗人的用心。 第三关:解读诗中的典故。 第三关:解读诗中的典故。 乌 衣 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夏 日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李白《丁督户歌》诗句) 3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句) 4 七 律 · 登 庐 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5 解读 诗歌的魅力,主要不在于形式。古诗、新诗,格律诗、自由诗,大凡成功之作,其语言都有欣赏价值;优秀诗歌作品应该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真挚动人的感情。读诗,要在品味语言艺术和体会思想感情上下工夫;除了用心解读,还要诵于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会背诵、能默写——这是储蓄“黄金文化”。 二、诗歌欣赏的重心:品味语言艺术,体会思想感情。 北朝民歌 木 兰 辞 (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