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ppt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7(人教版必修三)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合一”的“一”指儒教。(教指教化) 三教合一指: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反省内心”以求理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 “心学”。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就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 三、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 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 人。 三、陆王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三、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内容相同: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内容相同: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内容相同: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影响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内容相同: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内容相同: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消极)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内容相同: ★“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三教合一 儒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严峻挑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①佛教盛行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一、三教合一 ★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 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 经济; ★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①佛教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 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 第一古刹”。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 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 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 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 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