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doc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于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失败。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2、问题探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建议教师除自己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前请准备两幅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形势图、西班牙内战形势图,或以计算机投影形式再现地图。
教学建议:因本课教学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本课各目的内容,结合已经学习、掌握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再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讲解。教师也可以按照课文中各目的顺序,事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一一提出,如“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 俄比亚为什么能够得逞?”“西班牙内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等等。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上课之前,教师用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播放《大刀进行曲》,让学生体验该曲的意境,然后教师作说明: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家喻户晓的一首革命歌曲,它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心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中国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缩影。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大家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等,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
(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
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而且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等地区。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开炮,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两个战场的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是指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并互相促进,它们都对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组织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结束,历时3个月。在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打死打伤敌军六万多人,粉碎了日军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在华北组织的对日军的会战,平型关战役是其中的组成部分。1937年9月24日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按照国民政府的战区作战计划,埋伏于山西北部的平型关东侧。第二天在这里袭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1938年春的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阻止两股日军汇合攻打徐州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经过反复较量,终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一讲整体与部分3.doc
- 第一讲有理数.doc
- 第一讲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概述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2006.ppt
-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doc
- 第一课堂系列一《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解读及应对预.ppt
- 第一课定向运动(常见运动损伤急救与处理).doc
- 第一课时复习第一单元.doc
- 第一课时课题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doc
- 第一课竈(节选).doc
- 第一部分PPP相关适用法律法规.ppt
-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及对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间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模式下的教育政策协同与创新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大学生态学课程中校园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AI课程中机器学习项目与社会科学民意分析的教学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排放源排放法规标准实施反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校园垃圾分类图像语义分割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法治教育案例教学对学生法律认知结构的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历史事件因果关系艺术可视化呈现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在科学实验中的磁场可视化装置设计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画像分析及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