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强化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VIP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强化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强化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制度的转型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农业技术的成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提及的木工器械都与金属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运用于生产生活,故选C项。 2.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市场的开辟 B.雇佣关系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考查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反映了佛山市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而市镇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选C项。 3.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4.西汉时期的《盐铁论》一书记载:“(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戳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輐远衍之阡陌之间(意为:用车具运到田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贷……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这些“铁匠们” A.成为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典型 B.代表当时冶铁业的最高水平 C.采用大作坊的雇佣生产方式 D.生产具有了商品生产的性质 【答案】D 5.《史记?货殖列传》序中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据此可知材料主张 A.商业由政府官营 B.政府应干涉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的政策 D.主张让商业自由发展 【答案】D 【解析】“吃饭要靠农民,物资的开采要靠掌管山泽的部门,器具的制作要靠手工业,商品的流通要靠商人,这根本不需要法律手段和行政命令,而是要人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各人的努力,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自然规律”。故D项正确。 6.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C.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D.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D 7.《两淮盐法志?科举制》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陕、晋籍者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盖皆商人子弟也。这反映了 A.商人借雄厚财力垄断仕途 B.国家允许商人异籍科考 C.重农抑商政策已完全破产 D.官商勾结徇私舞弊严重 【答案】B 8.《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A.“民富财足” B.“减损浮冗” C.“重敛于民” D.“重农抑商” 【答案】A 9.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社会矛盾的激化 【答案】B 10.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到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理学地位的动摇 C.专制主义的强化 D.科举考试的危害 【答案】A 11.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