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学儿童_attach
哺乳时应禁用药物 激素类、避孕药、抗代谢药、抗甲状腺药 物、溴隐亭、麦角碱等 哺乳时宜慎用药物 镇静剂、抗惊厥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 暂停授乳药物 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放射性检查药物等 * 五、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用药后E与ADR观察意义: 某些药物安全范围窄,剂量略增加即可发生中毒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药物代谢及药物反应性呈现较大差异 即使同年龄,用药个体差异也很大 药品名称 日剂量 血药浓度 用药选择 地高辛 5μg/kg,bid 0.5~2.5ng/ml 室上性心动过速 苯巴比妥 15~20mg/kg 负荷量 3mg/kg 维持量 15~40ng/ml 防治早产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控制惊厥 氨茶碱 5mg/kg负荷量 2~ 3mg/kg维持量 4~15μg/ml, 有效7~13μg/ml 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和代谢紊乱引起的呼吸暂停 * 退热药物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3岁以下幼儿因肝肾功能不完善应避免使用。但FDA推荐其为婴幼儿退热药; 布洛芬:6月以下小儿慎用; 吲哚美辛:幼儿体内代谢缓慢,T1/2长达18-28h,对幼儿血小板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产生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如肾毒性、出血性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因此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同时可以辅以酒精擦浴、冰枕等物理降温 案例: 1岁女性患儿, 体重10kg,因发热、哭吵、 轻咳伴流涕入院。查体:体温39.2℃ (肛表) 入院后退热治疗时。如何选择退热药物? * 退热药物剂型选择: 1、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上海强生) 混悬滴剂:100mg/ml,15ml/瓶 混悬液:32mg/ml,100ml/瓶 片剂:650mg/片,6片/盒 2、布洛芬:美林(上海强生) 混悬滴剂:40mg/ml,15ml/瓶 混悬液:20mg/ml,100ml/瓶 片剂:300mg/片,20片/盒 √ √ √ √ * 退热药物剂量确定 1、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上无2岁以下幼儿用量。参照国外用量每次10-15mg/kg,该患儿应每次100-150mg。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 /次;混悬液:3-5ml/次 2、布洛芬:每次5-10mg/kg,该患儿应每次50-100mg。或参照说明书上年龄、体重计量表,用滴管或量杯量取。每天不超过4次。 滴剂:1-1.5ml /次;混悬液:3-5ml/次 六、儿科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一般由喹诺酮 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过量的vitA、肾 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引起。 儿童锥体外系反应:易由胃复安等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失调是神经抑制综合征的先兆,如果没有正确的用药指导,不可随意给儿童用药。 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一般由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 六、儿科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急性肾衰:易由氨基糖甙类药物。 泌尿系统损坏:通常由磺胺类、庆大霉 素、感冒通等引起。 听力受损:易由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引起。 中毒:易由滴鼻净、大剂量VitA引起。 生殖系统受到影响:主要由细胞毒类药 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等造成 * 七、母乳喂养注意 * 必须重视 哺乳期用药 * 乳液中含量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 1. 脂溶性高 2. 蛋白结合率低 3. 有机碱性药物 如:甲硝唑、异烟肼、磺胺类药 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可达乳母血药 浓度的50%。 哺乳期母亲要谨慎用药 新生儿肝代谢和肾排泄能力都较差, 由哺乳所摄入的药物,可因蓄积而 造成中毒。 * * 2.哺乳期禁用与慎用药物 * 七、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补充) 1 对药物的超敏反应 2 药物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3 高铁血红蛋白症 6 灰婴综合症 5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4 新生儿出血 * 1 对药物的超敏反应 中枢神经发育不全: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 感,如吗啡致呼吸抑制 肾排泄能力低下:洋地黄制剂易中毒 肾功能未完全建立:对酸碱、水和电解质平 衡的调节能力,水杨酸盐、碳酸氢钠、利尿 剂慎用; 另有报道,氯丙嗪可诱发麻痹性肠梗阻 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 药物引起黄疸 和溶血的途径 改变红细胞膜 稳定性 影响肝细胞处理 胆红素的能力 增加胆红素自 肠道再吸收 利福平:竞争胆红 素受体 新生霉素:抑制葡 萄糖醛酸转移酶 合成维生素K 磺胺类 噻嗪类利尿药 呋喃唑酮 减少肠蠕动的药物 杀灭肠道正常菌群 的药物 2 药物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