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霖铃--柳永
雨霖鈴 柳永 柳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字景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柳永少年時曾到京城應試,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厘,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其特點如下: 一、精曉音律,能自度新曲,加以藝人密切合作,能變舊調為新聲,音律諧婉。 二、題材內容:其詞多男女戀情與羈旅行役之作。有《樂章集》傳詞近二百首。其中有不少描寫青樓歌女的形象、表現男女依戀的世俗情感的詞,特別贏得歌伎、樂工的喜愛。羈旅行役之詞往往將厭倦宦游的感慨和思戀佳人的情思交織在一起,表現了對世俗生活的嚮往。 三、表現手法:善以層層鋪敘手法抒情寫景。以白描(如畫圖不著色地勾勒,意即不加烘托,用簡鍊筆墨畫出鮮明形象)見長,語言淺近自然,不避俚俗。 四、貢獻:在唐五代小令、民間樂曲、民間詞的影響上,大量創制慢詞,擴大了詞體的容量,使宋詞發展到新階段。對宋代慢詞和金元曲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名,蓋取唐時舊曲翻製。 據《明皇雜錄》: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聲,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在詞曲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 這個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柳永因此用以寫委婉悽惻的離情。盡情盡致,令人讀之嗚咽。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暮色吞沒了這座送別的長亭,一陣急雨才剛剛歇住,耳畔立刻響起寒蟬悽悽切切的鳴聲。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她特地在都城門外設帳,為我宴飲送行。此刻心緒,盡是戀戀不捨,面對美酒佳餚,竟是毫無興致。正在留戀情濃處,蘭木的舟子啊!已在催促著快快啟航。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緊緊握住她的手,彼此只能淚眼相看,竟然哽咽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傷惜離別,更何況在這種淒冷寥落的秋天,離情更是難禁!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 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一去,悠悠歲月,就算有良辰美景,也是徒然虛設了。即使有種種美好的風姿情味,我又要向誰傾訴分享? 俞文豹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黃蓼園:「送別詞,清和朗暢,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自爾穩愜。」(《蓼園詞選》) 李于麟:「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草堂詩餘雋) 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徐培均) * * 作者 《蒿庵論詞》謂:「好爲俳體,詞多媟黷(ㄒ|ㄝˋㄉㄨˊ行為放蕩不莊重),有不僅如《提要》所云『以俗爲病』者。《避暑錄話》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三變之爲世詬病,亦未嘗不由於此,蓋與其千夫競聲,毋寧白雪之寡和也。」 題解 關於詞牌:《雨霖鈴》 題解 關於內容: 當為詞人從汴京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詞中以蕭瑟清冷的秋雨作背景,烘托出人間情愛無比纏綿悱惻的氣氛來。 詞中離別之苦、鍾情之深、羈旅之愁,流漾於言表,極淒苦哀婉。 點明餞別的背景:時間是農曆七月(《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地點是長亭。 雖是寫景,但融情入景,渲染氛圍:時當孟秋,滿眼蕭瑟;又值天晚,暮色陰沉;驟雨剛停,寒蟬淒切;地在長亭,意在送別。所見所聞,俱顯淒涼。 「對長亭晚」句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 寫實。柳永仕途坎坷,被迫離京,已覺苦悶;此去情人分別,更為難堪,怎有心緒飲酒?這邊留戀情濃,綿綿難捨;那邊蘭舟催發,刻刻逼人,離別之緊迫,矛盾衝突之尖銳,逕以直筆抒寫。並引出下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無奈。 語言通俗,感情深摯。 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心想這一去,將投入千里無垠的煙波, 在遼闊的南天底下,未來正如沉沉暮靄,渺不可知。 「去去」二聲連用,愈顯聲情激越,讀時一字一 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迢遠。 既已凝噎,「念去去」二句乃內心獨白,設想別 後生涯:伊人難見,煙水杳渺,前途難料,如千里暮靄,陰暗沉重。 千里、楚天闊──空間廣闊遼遠 煙波、暮靄沉沉──著色濃密深沉 極寫離愁之深。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清秋」呼映首句季節。 「更哪堪」直接抒情。 承上啟下,點出全文主旨:傷別。上片寫話別情形,已經結束;下片宕開一筆,設想到別後生活的淒苦、孤寂。 下片用畫家的點染法寫景,清麗無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