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二、X射线产生装置 原子核的组成的研究 1896:H.Becquerel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 1897:P.M.Curie发现钋(Po)和镭(Ra); 1899:卢瑟福发现a , b 射线; 1900:维拉德发现g 射线; 1903:卢瑟福证实a 射线为He2+, b 射线为电子; 191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1919: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1932:J.Chadwick发现了中子; 第一节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一、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核子(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 1.质子: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其质量mP=1.007277μ, (1μ=1.66×10-27 Kg 称为统一原子质量单位); 2.中子:中子不带电, 其质量mn=1.008665μ; 3.原子序数Z:在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用Z表示,因Z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故Z也称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4.质量数A: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核子数)称为质量数,记作A。 几乎所有的原子核的质量都是μ的整数倍,即 m=μ·A 。 三、原子核结合能和质量亏损 1.结合能: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电子和原子核可以结合成原子、核子可以结合成原子核,它们在结合的过程中,都要释放能量,此能量称为结合能。 2.质量亏损(mass defect) : 任何原子核的质量都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单独存在时的质量之和,其差值称为质量亏损, 用ΔM表示。 亏损的质量将转为能量,根据质能关系: ΔE=ΔM· C2 第二节 核衰变 核衰变(nuclear decay) 不稳定核素自发地放出射线变成另一种核素的现象称为原子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衰变过程遵守四个守恒定律: 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电荷数守恒定律 核子数守恒定律 衰变能: 如果衰变前后的静止质量不守恒,则衰变前后的质量差值将转化为核衰变时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此能量称为衰变能,记作Q。 原子核的稳定性: 现在已知的核素约有2000多种,仅有300多种核素是稳定的,其余皆为不稳定核素。 原子核不稳定的因素有: ①结合能较小的核不稳定,易于分解,A30的核结合能都较小,皆以分子形式存在; ②非偶偶核不稳定,即Z、A不均为偶数。 ③中、质比不为1(即中子数/质子数≠1); ④核子数209不稳定; ⑤其他不明原因。 …… 衰变类型及其比较 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 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他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电离能力最强,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一、 α衰变 在元素周期表内子核Y的位置比母核X前移两位,此即α衰变的位移法则。 如: 3.α衰变的衰变图表示 镭原子核放射出来的α粒子具有三种不同的能量; 产生α2、α3粒子的同时还将伴有γ射线的产生。 二、β衰变 原子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核,其质量数A不变,原子序数Z在元素周期表中向前或向后移一个位置,此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 β衰变类型: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 ①.产生原因: 当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时,中子会自发地发射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变成一个质子,其过程表示为: 是中微子ν的反物质 β-衰变简图: MO(钼)—TC(锝)通常在衰变图上标出的是β-粒子能量的最大值(β、ν的总值 ) 2、 β+衰变 在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中,若其基态能量较大,其中一个质子会发射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变为中子,此衰变称为β+衰变。 β+衰变的过程表示为: 中微子和反中微子 3、电子俘获EC (electron capture) 在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中,质子从核外俘获一个电子,发射一个中微子,转为中子,此衰变过程称为电子俘获,简写为EC 。 EC的过程可表示为: 三、γ衰变和内转换 1.γ衰变 原子核内发射γ射线的衰变方式称为γ衰变。 γ射线是电磁波,从原子核内发出后,γ衰变前后A、Z值不改变。 原子核基态跃迁时,将多余能量传递给核外某内层轨道电子,使其成为自由电子,此过程称为内转换。 产生的自由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 内壳层出现空位后还将再产生标识X射线 或俄歇电子。 第三节 核衰变的规律 此即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的表示式,表明N按指数规律衰减,衰减的快慢由λ决定 二、半衰期(half-li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