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大脑与认知发展的奥秘-早产儿基金会.ppt

婴幼儿大脑与认知发展的奥秘-早产儿基金会.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大脑与认知发展的奥秘-早产儿基金会

感覺統合促進寶寶發展 --體驗世界,掌握未來 高麗芷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02)2737-4090, 0928-277-604 kau-si@ 現職 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 執行長 信誼基金會 顧問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 顧問 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講師 資格 國際感覺統合組織合格治療師 美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中華民國合格職能治療師 美國職能治療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 資歷 前臺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主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會第二,三屆理事長 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創會暨第二屆理事長 榮譽 第十三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民國79年) 著作 感覺統合:上篇—發現大腦,信誼基金出版. 感覺統合:中篇—全腦開發,信誼基金出版. 感覺統合:下篇—因材施教,信誼基金出版. 兒童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師大書苑. 只是過渡現象嗎?:上篇—發展階段,信誼出版. 只是過渡現象嗎?:下篇—問題行為,信誼出版. 嬰兒按摩,信誼基金出版. 寶寶按摩DVD,信誼基金出版. 發現大潛能CD,信誼基金出版. 感覺統合 開發潛能tape,小太陽公司. 因材施教 親子和諧tape,小太陽公司. 推展史 72年自美國引進國內,獲北市教育局委託研究 73年信誼學前教育月刊闢感覺統合專欄 74年親子館主持感覺統合遊戲班 75年出版感覺統合--透視兒童發展的奧秘 84年增訂為感覺統合上篇;下篇兩書 92年推出0~3歲全方位促進感覺統合寶盒 94年成立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院 95年增訂為感覺統合上篇、中篇、;下篇三書 96年在台中市伯克萊全腦教育學校、台南市YMCA公園校、協進校開課。 讓養兒育女成為樂事 孩子哭鬧不休,大人情緒失控,失手致孩子受虐或致死 誰的抗壓能力差? 當出現狀況,交由抗壓能力強的人出面掌控全局. 真理與迷思 Dr. Watson的理念:柔情喪志,嚴格遵守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及原則,孩子才能成龍成鳳。 羅馬尼亞孤兒的悲哀 不要寵壞孩子,哭了不要抱他,以後才好養。 嬰兒猝死症 搖晃徵候群 懷孕週數很低,體重很輕,卻能存活的方法.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藉觸覺、味覺、嗅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聽覺、視覺等感覺神經系統, 感知自己身體狀況及知曉環境訊息的能力, 腦部對各種資訊作過濾、促進、組織、整合,及時做出適當的反應,與環境融合。 基因與環境的關係 人體有35,000個基因 基因以開/關的方式掌控大腦的發展 環境的刺激,決定這個開/關的啟動 行為因先天設定的大腦機制而出現,但行為反過來修飾大腦的神經迴路. 基因與環境的關係 產後憂鬱症的母親養育的一歲嬰兒,用MRI顯示左前額葉區已不正常. 顯示出生後外來的刺激,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發展與連接 語言的發展是最佳範例 父母,保母,老師的言行對孩子影響重大. 找到良師益友可諮詢,傾吐. 腦的進化 神經管的前端膨脹形成前腦,中腦和後腦. 前腦的最前端演化成新皮質. 其中額葉最重要,稱總裁腦,掌管計畫,策略,工作記憶等重要功能,佔全腦的21% 猴子的前腦佔全腦的17%,狗7%,貓3.5%. 大腦雖然只佔體重的2%,卻用掉身體20%的能源. 聰明才智跟大腦中神經連接的密度有聰明與腦的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 大腦活化進度 出生時,大腦局部葡萄糖的代謝率比成人低30%. 10個月時,大腦葡萄糖的代謝已達成人的地步. 3歲,達到成人的二倍. 3~10歲保持高曲線. 10歲,開始下降. 16~18歲,降到成人的程度. 機會之窗 (Dr. Harry Chugani) 從出生到青春期, 大腦保持高密度的神經聯絡網, 是學新技術的最佳時機.透過不斷的刺激,大腦會決定什麼迴路該留下,什麼該修剪掉.早期的經驗是神經迴路存廢的關鍵. 人腦在一出生時,和黑猩猩的差不多大.黑猩猩3個月後腦就不長了,人的大腦長到25歲才成熟,對自己行為. 運動皮質區和感覺皮質區,是大腦皮質中最早完成髓鞘化的區域, 剛出生時,嬰兒無法分辨哪裡被觸摸,因為感覺皮質區尚未分化完成. 陸續透過觸摸的經驗,使感覺皮質區慢慢發展出身體各部位的地圖. 8個月大的嬰兒把東西放入嘴內,即利用較早成熟的感覺皮質區分辨形狀,質感. 羅馬尼亞孤兒 65,000個孤兒,每天22小時被孤立,奶瓶掛架子上餵奶,社會與感覺被剝奪,嬰兒與照顧者10:1,幼兒為20:1. PET最大不同在彼此緊密連接的:顳葉內側的杏仁核,顳葉皮質及眼眶皮質. 這些迴路的中斷或是結構的破壞,造成依戀(依附)行為的缺失. 感覺統合成果表現 功能良好 動作協調 活動量適切 專注 學習成就與智力相當 自尊與自信, 情緒穩定 功能失調 動作笨拙 活動量過低或過高 注意力分散 學習障礙 缺乏自尊,自信 情緒障礙 身體知覺—頂葉 觸覺: 觸覺依賴,觸覺遲鈍,觸覺防禦 觸覺依賴—需要特別多的撫摸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