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里尔克诗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里尔克诗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分析.doc

里尔克诗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分析   摘 要:里尔克是存在主义的诗性先驱,在其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里尔克的诗歌艺术和诗学主张逐渐转变,他把对生命、死亡和存在的感悟书写于诗行中。其诗歌中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对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里尔克;存在;死亡   1里尔克创作的三个阶段   按文学史的划分,里尔克的诗歌创作可以被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早期的创作作品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族歌曲特色。如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梦中加冕》(1897)等,由于被当时诗歌经验所局限,尤其是印象主义的影响,里尔克还没有从一个主观的、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虽然“生命”、 “死亡”、“痛苦”、“自然”、“忧伤”等这些词语经常出现,但在诗人的表达中却其沦为一种抒发主观情调和感受的手段。   欧洲旅行之后,里尔克改变了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创作以直觉形象来象征人生和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事物诗”,他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强烈抗议,并憧憬着人类平等互爱的乌托邦式生活。他提出了“诗是经验”的理论,即“诗”本身就属于“经验”和“存在”,是从“经验”和“存在”中涌现出来的。里尔克短诗创作的顶峰毫无疑问要数《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其中的著名篇章有《豹》、《旋转木马》、《大教堂》等等。里尔克的诗在形式上很少拘泥于文字的音乐性,而是转向了个体,从而明确其形象,通过准确的意象或象征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情,从而获得一种造型艺术的纯粹的客观效果。   然而在长久地思索了外在性和客观性后,里尔克又强烈地意识到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个人生存问题,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作为有限的生物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能够或希望达成什么。因此他下定决心下一部必须写出完全不同于以往作品的诗,这就是他晚年两部长诗杰作《杜伊诺哀歌》(1923)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1923)。里尔克的后期诗歌是一种以诗去“思”的思想诗。思想诗的本质特征为:它在“歌唱”和“赞美”中倾听“存在”达到的消息。在他的诗歌中,涌现出许多表示“存在”的词语,如:“敞开”、“自然”、“世界内在空间”等,里尔克虽然也把“存在”理解为万物的“本源”或“根据”,但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的是,他并没有去寻求一个超越现实而存在的永恒的彼岸世界,他是在大地上“赞美与欢呼”的诗人,他的歌声如风一样飘荡在一个广阔的“整体存在”空间。   2 里尔克代表作《豹》及其分析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杆   缠得这么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豹》是物诗的代表作之一。希佩(R. Hippe)认为:“这里借豹道出了存在。”里尔克表面上在写豹的外在形象,实际上是在尽力体验豹的内在心理。被困于铁栏中的豹已然疲倦,精神世界开始瓦解并且陷入虚无,它主观的观察方式使它囿于自设的牢笼。里尔克从豹联想到人,从而深入挖掘了内心中的自我,展示了―个很深的主观世界。人在这个主观世界中越陷越深,最后以精神崩溃而告终。在诗的最后一段,作者又从主观转变为客观,它使人能够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不管主观世界如何,人或者豹都是作为“物”所存在的,这种存在是纯粹的。作者是通过读者的知觉和豹的知觉来表达其中的思想,即用具体知觉,来表达抽象思想。   “豹”是里尔克的化身,它的感觉、孤独、虚无,高度概括了里尔克从早期到中期创作的心路历程。在这首诗中,“豹”成了他内心的恐惧和向往,“豹”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为了摆脱内心的煎熬,他将存在客观化,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和本真状态。这便是里尔克所说的“出于恐惧做物”。   3 里尔克的诗学主张   在早期阶段,受当时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里尔克认为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射和表达,他认为写诗就是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内心想法表达出来。他的诗歌中经常会出现“痛苦”、“死亡”、“生命”等意象,但他并没有用这些词语表达十分消极和悲观的情绪,而是在表述过程中将这些低沉的感觉融入到了主观的基调中,从而转化成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情感,这样即使诗有“死亡”等字眼也不会显现出十分压抑的氛围。   在中期阶段,受塞尚等后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和艺术大师罗丹的启发,里尔克的诗歌转入了物诗阶段,即诗歌开始描述物体,其中诗歌的音乐性被客观的描述所取代。里尔克在本时期的典型作品有《图像集》、《新诗集》。同时里尔克在其代表作《布里格随笔》中也提出了著名的“诗是经验”的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