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情绪教育研究.doc
青少年素质教育视野下的情绪教育研究
摘 要 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研究逐渐细化,情绪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引入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情绪教育因此和素质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必然的联系。充分认识青少年时期的群体特点、存在的问题与情绪教育的现状,有利于人们理解情绪教育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情绪教育 素质教育 普及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76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s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al content is introduced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hav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ink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the problem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Keywords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universal
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指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个体需要为中介,反映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心理活动。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前者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后者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获得,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和情绪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情绪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二者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前者明显有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后者若不做恰当的处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损身心的健康。由上述可知,情绪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此,学会恰当的处理个人情绪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交流的重要课题。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由于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模糊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怀疑和叛逆心理,对周围事物和行为的理解的探索使其情绪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变化多端,若不能正确的判断新生事物和正确处理自身的情绪,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进而情绪朝着更加不良的方向发展。
2 情绪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约翰?怀特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去过有意义而且充实的生活,同时要让他们获得个人幸福并尽到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主要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意识的个体,这种道德意识既体现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活动中,也体现在个体作为社会的公民、民族国家的一份子乃至世界公民等更宽泛的层面上。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经过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让儿童成为一个正派的人,关心他人和自身的福祉;教师和家长要公平地对待学生,关心孩子而不带来伤害,放手让他们去追求自在的生活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培养孩子们的慷慨、宽容、善良以及公平等美德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仅仅依靠学校设置的课程是没法教授这些东西的,必须借助日常家庭生活与课堂的融合才能养成。扈中平认为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这具有终极性、普及性和丰富性。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愉快的生活的个体,但这却不抹杀个体的主体性,而是为了让个体能够更好的融入团体和社会并保持自我的独特性。
情绪教育和素质教育蕴含以上宗旨。人的情绪包含正负两个方面,情绪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摆脱不良情绪的驱使,引导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了让人具备好的素质,不损害他人与社会,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见两种教育都是好的教育,这与社会大的教育方向是一致的。从人的教育的角度来讲,两者都具备使人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功能,因此都属于理性的教育,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人充分利用理性认识和处理感性自我的能力。素质教育从大的方面确定了人的培养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