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言大句”说梁衡.doc
“高言大句”说梁衡
他的那篇写瞿秋白的佳作《觅渡,觅渡,渡何处?》面世已20年,镌刻在瞿秋白纪念馆石碑上,今天重读仍力透纸背,光焰炽热。其中的经典名句,让人读后“若受电然”。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曾是“领袖”级的人物,但历史似乎有意怠慢他的“领袖”角色,乃至于他洒在刑场上的血痕,也被无情的时光冲洗得了无印迹,而他那篇锥心文章《多余的话》,却穿越历史隧道,继续活在当下。其不朽价值何在?是因为,在他即将告别这个世界时,对自身无情地“举起了一把解剖刀”,“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鲁迅时时解剖自己,这是一个文学家对自己的解剖;瞿秋白的解剖,其非凡意义在于作为中共曾经的领袖,对自身举起了反思与批判的解剖刀。这样一种自我反思、反省、批判的精神,正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之一。
与瞿秋白《多余的话》思想文脉相连,也与中国传统士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精神文脉相连,是梁衡先生文章的特色,也是他诸多文章直达人心的魅力。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今天文坛很多创作者那里,已经如同博物馆里陈列的古器文物,可观赏,可把玩,却不时尚,更不实用。但是从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辛弃疾、龚自珍等延续而来的中国士人风骨、情怀、文脉,在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任其断裂,甚至将之抛弃?在这里,我要向梁衡先生表示敬意。数十年来,他正在从事承续这一文脉的努力,尤其是在他担任高层管理者、在很多人看来仕途“春风得意”之时,仍不失自己的“书生”本色,实在难能可贵。
他的一首诗,让我特别感动:“文章千古事,纱帽一时新。君看青史上,官身有几人。”在中国传统文人中,学而优则仕,做“名臣”乃至成为帝王师,则是他们的首选,在做不成“名臣”时,才去吟诗作文做“名儒”“名士”。即便如柳永这类多愁善感的文弱书生,目标也是要做“卿相”,而非要到烟花巷、青楼上为歌妓们写歌词的。在他活着时,也绝非如现代的文人,下笔时就想着要获什么大奖,要在文学史上留名。所谓伟大的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后人封给他的。他一生沉湎于酒色之中,是不得已也,寻欢作乐是其表,悱恻痛苦是其内。他的词才为他赢得了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名声,这种名声乃无意中得之,也不会让他觉得有什么成就感。那些高居庙堂的士大夫们,有几人会正眼看他呢?因此,文人的首选目标是“名臣”。这并非有什么错,成为“名臣”不仅锦衣玉食,有抱负的饱学之士,也才能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付诸行动;否则,你哪来的话语权?历史上的无数案例证明,“名臣”与“名士”,常常不可兼得;如果兼得,往往也是在不同的阶段,或“名臣”,或“名士”。范仲淹的经历或许能说明这一点。他先是高居庙堂,实施他的改革理念,等到改革受阻而被贬谪,于是有了那篇不朽美文《岳阳楼记》。梁衡先生的官阶,在古代起码是“三品”以上大员吧?毋庸说古代,即便当今,也几乎是人人歆羡的成功人士。但他难得有一颗文心,清醒地意识到,头上的乌纱帽,不会成为永不熄灭的光环,而著书作文方有可能成为不朽之盛事。
也许正是这种“兼”,形成了梁衡独特的叙事风格,用我未必恰当的表述是“高大上”。他显然对吟诵风花雪月不感兴趣,对野草闲花也无意流连。他选择的描述对象,要不就是那些青史留名的伟大先贤,要不就是在现当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与这些叙述对象相对应的,则是他的文字风格,“高言大句”,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有些篇什可谓字字珠玑,妙语联翩。即便写山水,写景,也一定从中悟出深刻的“道义”“哲理”来。在《读柳永》中,写柳永这样一位因仕途失意而流落青楼酒肆,为歌妓写歌词谋生的词人,梁先生也要从中挖掘出“闪光点”来。他的表述很巧妙,用了“市井”一词。他认为:“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于是,柳永就不仅仅是性情柔婉、才华横溢的词人,几乎也是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典范了,这就是梁衡眼中的柳永。你未必完全认同他的评析,但你得承认,他写出了自己眼中的柳永。每每读到类似文字,我也有点担忧:梁先生“名臣”的职业身份和习惯性话语,会否影响文学性表述的纯粹?
梁衡先生“高大上”的叙事风格,来自于他明确的散文创作理念。他曾撰文,鲜明地提出散文要写“大事大情大理”。作家的叙事风格,往往是由他本人的学养、气质、环境、心理等复杂因素化合而成的。梁衡追求的“大”,未必他人就能做到。有的“大”,梁先生写得,换个人可能就写不得,写了也没地方发表。写作者还是要根据自身才华的本质,来选择最适合的题材和叙述方式。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姹紫嫣红缤纷多姿的散文生态。梁先生散文的过人之处在“高大上”,但若作一点苛求,他的局限也在过于“高大上”。如果在正面强攻时,有点迂回;在“高言大句”时,抹些许“闲笔”;在阳光明媚后,洒几缕斜风细雨,那就有如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