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四种方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四种方式.doc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四种方式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开端。因此,要想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那么,怎样的数学课堂提问才有效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式。   一、类比迁移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①如何在数轴上找到表示‘3’这个数的点?②同学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电影票上写的是‘第二排’,能在电影院找到你的座位吗?③如果票上写的是‘第二排第10座’,你能找到座位吗?④怎样来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笔者将数轴坐标类比迁移至电影院的座位,促使学生生成纵向坐标与横向坐标的思维概念,进而构建起平面直角坐标的知识结构。   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提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在教学《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如此设问,能使学生轻松地同化新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逐步推进   面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总是学得很辛苦。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通过环环相扣地提问,由浅入深,化繁为简,逐步瓦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如《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有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长2米,宽1米的门框,问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   这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题目。学生刚刚学习勾股定理,尚不能灵活运用,所以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逐层递进。如:“在长方形ABCD中,BC长度为2米,AB长度为1米,问AB、AC、BC有怎样的长短关系?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木板,怎样从门框内通过?若木板长3米,宽1.5米呢?”有了这三个问题做铺垫,学生再进行探究,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新颖奇特、富有趣味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构建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如在教学《概率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跑100米只需要2秒钟,你相信吗?②明天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你相信吗?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就一定会沸腾吗?④下次数学考试,小楠一定会考100分吗?   这些问题就如同小石头一样,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限波澜,学生立刻七嘴八舌,热烈地讨论开了。于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了三个基本概念: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这样设计问题,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正反提问   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需要经过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在学习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内容时,学生常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应从知识的正反两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筋、下结论,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如在教学“平行线的定义”时,笔者问学生:“在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呢?”这样的提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平行线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①有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②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   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争议,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思考钻研的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