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刚毅的一句“名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重臣刚毅的一句“名言”.doc

晚清重臣刚毅的一句“名言”   “宁赠友邦,勿与家奴”,是晚清深受慈禧宠信的军机大臣刚毅,针对改良派的一句名言。刚毅的原文是:“改革者汉人之利也,而满人之害也。设吾有为,宁赠友邦,勿与家奴。”他塔拉?刚毅是满族镶蓝旗人,他发迹源于中日甲午战争,因他积极主战,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进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兼礼部侍?O。1898年光绪皇帝主持维新时,他坚决站在慈禧这一边,反对戊戌变法,甚至主张废黜光绪皇帝,从而进一步得到了慈禧的庞信,变法被镇压后,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的这句话,也就是在他坚定地站在反对变革的前沿时说出来的。这句名言之所以“名”,我觉得是因为他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大清王朝的“真”,说出了隐含在大清王朝,甚至是皇权专制制度里面的基因密码,解开它,或可以明白为何每一个王朝,开始时轰轰烈烈,弄到最后就在一夜之间,又轰然一声倒下。   “宁赠友邦”,能够赠出去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满清统治集团的手中掌握着什么,才可以赠出去什么。概括起来,这个专制集团手中所掌握的,不外乎是手中的权力、权力垄断之下的财富及土地,当然也包括他们呼来喝去的“家奴”,也就是除了满族人以外的其他的中国人。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在整个近代史中,这个统治集团“赠”与“友邦”的,其实并不少。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近代中国向西方列强割地赔款,都是列强用了武力强抢硬夺走的,清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条理由,表面上看显得“政治正确”,可如果把眼光稍稍地放得远一点,就会发现这一个理由经不起细想了。在历史上,中国一向是看不起日本的,文字上称之为“倭寇”,心理上觉得那是中国的徒儿。当中国被西方国家强行打开国门的时候,日本也正遭受同样的经历。被逼之下,日本差不多与清朝的“同治中兴”一起,开始进行变革。只是清朝只学习造枪炮,买战船,而日本则是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向欧洲靠拢,大力发展近代教育等。三十年下来,那个曾是徒儿的“倭寇”,竟然变成了“列强”之一,甲午一战,不仅胜了自己觉得已经强大起来了的中国――当时,清朝的海军号称世界第六,而且自此之后,竟也三天两头到大清王朝来要地要钱,“拳匪”事变时,还派了八千士兵,与英、法、美、意等,一起打进了北京。几乎是同时“搞变革”,几乎同样是“学西方”,结果为何简直是云泥之别?原因就在这个“宁赠友邦,勿与家奴”所隐含的密码之中。   由这一句名言可以看出,以爱新觉罗家族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自始至终都没有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中国,只是把统治中国的权力看作是自家的权力。如果他们真地把他们治下的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家,把这个国家的国民看作是自己的国民,他们想到、做到的应该是让这个自己的国民的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应该真心实意地发展本国的经济,并让国民从中得到福利。因为国民的富有与适意,才是国家真正的强大。   相反,当清廷集团只把统治这个国家的权力当作是自己的权力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会围绕着巩固和强化这个权力而行。事实也正是如此。“同治中兴”,看上去确是在“中兴”,可兴起来只是造枪造炮的事业,这些东西名义上是为了与西方抗衡,但更是为了镇压各地国民因实在活不去而生的“叛乱”;所办的洋务中,虽然也有开矿山、修铁路等一些实业,可开办的方式却是让国民中的富商出资,由官方来管理经营,即谓“民办官助”,结果是朝廷派来管企业的官员,把个实业当作了官场,非但未能赚钱,有些很快赔得底朝天;说大清王朝只爱权力而不爱国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不但不去开民智,相反还要变着法子不让国民自己学知识、长智慧。1900年前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天津和直隶等地闹起了义和拳,义和拳相信自己只要练上一年半载,神灵就会附身,刀枪不入,踏步如云,所以他们打起仗来,拒绝使用枪炮,只用大刀长矛。在他们的鼓动下,国民相信修铁路断了“龙脉”,开矿山放走了“宝气”,宣扬要杀尽三种人:大毛子(外国人)、二毛子(信教的中国人)和三毛子(使用洋货的中国人)。而这个时候,“洋务运动”已经开展了三十年,经历了整整一代人,而闹义和拳的地方,又不是中国偏远地区,国民仍然愚昧至此,可见所谓的“中兴”兴的是什么,也就此可以看出清廷对于国民的近代教育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思。   义和拳不但未能杀退洋人,反而引来了八国联军。纵容和利用义和拳的慈禧,看到八国联军自天津上岸,在铁路已被义和拳扒掉的情况下,仍然十天就打进了北京,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自己一面化装逃到了西安,一面装模做样地发布“罪己诏”,一面又咬牙切齿地发誓要变革。《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发布诏令进行改革,看上去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做了一些还权于民的变革,可私下里,她又暗示她厌恶西洋,军机处因此给地方上的改革派打招呼,不要轻言学习西法。热情的改革者张之洞在给一位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