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doc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摘 要:杜甫生活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其作品风格也受到了显著影响,由少年优游时的“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到西南漂泊时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然而无论其诗风如何变化,杜甫诗作中对自然、生态的描写和关注没有改变。
关键词:杜甫;生态观念;社会建设;启发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21世纪,重温诗人杜甫的生态观,或许能够对现代生态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发。通过初步的统计发现,杜甫现存的1400余首诗作中,有近1000首描写到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生物,诗人在为我们展现生灵真实姿态的同时,也从侧面衬托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社会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生态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观,本质上是古代社会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基本态度和理想思考,对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其关注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中国传统生态观大致分为三类。
(一)重生的生态观
所谓重生,就是以生命为重,不仅注重人生,也珍惜自然界的生命。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人类只是其中的基础组成成分,是成千上万消费者中的一类,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必须要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和谐共存。生态观中的重生思想,就是要求人们要实现个体生命和自然界生命的和谐共存,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二)贵和的生态观
贵和,就是以和为贵,不仅注重人类和谐,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早期,受生产技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开始从被动适应自然向利用自然转变,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例如庄子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是对当时生态环境和社会现状的客观反映,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的许多流派都主张这种贵和的生态观,除了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学派外,还有儒家孔子在《礼记》中提出的“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庶人无故不食珍”,墨家学派墨子提出的“节用、非命”等观点。因此,生态观中“以和为贵”的观念,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主动顺应自然生态环境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1]。
(三)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古朴的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自然生态状态。不可否认的是,封建时期人们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生态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但是如果仅从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构建方面来说,要想达到“天人合一”,就必须要规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尊重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存。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它通过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来规范和指导人类的自然活动行为。
二、杜甫作品的生态观反映
杜甫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中包含了大量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描写,从侧面体现出了诗人杜甫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我们在赏析杜甫作品时,可以从中体悟到诗人所处社会的生态特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生态观。
(一)杜甫作品的生态特点
第一,自然生物品种描写广泛。杜甫现存作品中绝大多数都包含对自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描写,其中既有像《为农》中“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这样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写,也有像《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样以景映情的侧面烘托。但是总体来说,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风格的作品,其中都包含了对特定自然生物和自然景色的刻画。据粗略统计,杜甫现存的1400余首诗作中,有近千首涉及到对自然生物和生态景色的描写,包含的动植物种类多达300余类。纵观中国古代诗人,恐怕再也找不出哪位诗人像杜甫一样热衷于刻画自然生物,关注生态景象,这也是诗人杜甫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有力证明。
第二,诗句呈现生动,体现诗人生态情怀。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中对生物、生态的刻画极为细致,我们在欣赏杜甫诗作时,往往能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诗人所见所闻,并从中体会诗人的生态情怀。通过杜诗佳句赏析可以发现,诗人杜甫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并不仅仅是为抒情做铺垫,而是着重突出生态景观的自身特点,使其成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个体。正是这种从细处着手的生物、景色描写,有力地证明了诗人杜甫对生态的关注。
第三,居住环境描写细腻,关切自然生态环境。安史之乱后,杜甫为避战祸,从甘肃陇右迁居到四川成都,并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于浣花溪畔修建茅屋一座,以供居住。杜甫在草堂居住约四年时间,期间创造了大量描绘草堂及周边环境的诗作,充分展现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流离失所环境下的乐观和豁达胸怀。
自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连年征战,烽火连天,杜甫游历四方却并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病不治,小船说翻就翻.doc
- 有着中国乡愁的美国行旅诗人王性初(评论).doc
- 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doc
- 有空一起吃个饭.doc
- 有缘书里来相会!.doc
- 有色同寒冰 无物隔纤尘.doc
- 有节操地挣钱.doc
- 有话要说(第五辑).doc
- 有趣、诗意与悲凉.doc
- 有过那么一个人.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