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出土汉印四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昏侯墓出土汉印四题.doc

海昏侯墓出土汉印四题   [编者按]   本刊一向关注文化艺术领域的鲜点、焦点、热点、疑点、辣点问题,并习惯性地从“大美术”的视点切入,作多维度的深度探析。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成果,自2016年3月2日在京正式公布以来,引发社会各界持续不断的关注热潮,其中出土的数量众多、价值连城的珍异文物,更令人啧啧称奇。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乃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了“帝、王、侯”跌宕起伏的身份转换,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该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11年3月,历五年余,出土文物逾万,其中有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以及数千枚竹木简牍。   从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的视角,对海昏侯墓的相关出土文物作翔实、精确、深刻的论述,并从中“掘出”诸多隐潜不彰的史实与独具魅力的艺术风规,应当是一件重要而有趣的亟需之务。让考古、文物与学术、艺术联姻,在条分缕析、抽丝剥笋式的理性论述之中,渐次呈现出古人腕底匠心妙造、辉耀千秋的大美,是本刊此次专题策划之初衷。有鉴于此,我们在约请作者时,特意对其所从事专业及其具体的学术研究方向作了考虑,最终确定的郑志刚、陈明、向彬三位,分别是考古学、美术学及书学博士。毫无疑问,他们从不同方向精心结撰的文章,应该有足够的说服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三位博士,围绕海昏侯墓所倾情奉献的“书、画、印”文物与艺术大餐,展开析读与研琢的饕餮之旅。   学术主持/郑志刚   [内容摘要]本文从史实寻索与篆刻艺术论评两方面,围绕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三枚玉印与一枚铜印,逐次展开考证分析。首先,就迄今未得出确切结论或尚未引起集中关注的若干问题,譬如“大刘记印”的印文读解与钮部描述、“刘贺”玉印的印面察析与钮式探述、无字玉印的制作因由与丧葬功用、“海”字铜印的性质评断与工艺细节等,进行了不无独见的详实阐说。再者,在秦汉这个时代的大剖面上,通过同类实物之间的纵横比较,为上述四枚汉印勾画了尽量客观的存在坐标。最后,执持创作技法与格致风规并重的理念,对无字玉印之外的三枚刻铭古印,作了“篆刻艺术”层面的审慎评议。   [关键词]海昏侯墓 汉玉印 刘贺 大刘记印 无字印 烙马铜印 形制 工艺 缪篆 印风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迄今为止(2016年6月)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罕有其匹。兹墓2011年正式开始发掘,数年内出土珍贵文物逾万件(套),尤其是2015年11月份以来,考古工作接连出现突破性进展。2016年3月2日,考古发掘专家组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墓主为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该墓陆续出土的四枚古印:“大刘记印”“无字玉印”“‘海’字铜印”及“刘贺”,是墓主身份的直接证物,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艺术价值。现就上述印例的形制、质材、印文、字体、篆刻风格及工艺特征等方面,展开逐一考索、分析,以期能够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有所揭橥。个中疏漏乖谬之处,谨乞教于方家。   一、大刘记印   2015年12月15日,海昏侯墓椁室内出土一枚内容为“大刘记印”的玉印,龟钮,约1.7厘米见方。从首都博物馆布设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现场展品来看,此印材质细腻白润、印文篆字庄雅朗畅、砣治工艺精谨娴熟,堪称汉玉印中的精品。或谓印材为“上乘的新疆和田玉”,尚有待检测其透闪石含量之后而定。此外,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印面上“记”字“言”部左侧及“刘”字“金”部底缘,有数处崩裂、残损痕迹,其因待考。   有学者认为:“大刘记印”无论文字还是钮式,都有典型的西汉晚期风格,其中“记”字是小篆写法;从同类墓葬中出土的印章实物来看,一般可分为官印、私印、明器三大类,显然,这枚玉印不属于官印序列,因而不会与墓主的官爵相联系;从刻制的精细程度以及印文的规范性来看,不排除是一方临时制作、用于殉葬的明器;印文中“大刘”的叫法非常罕见,不是汉代印章中的惯常称谓,或为当时某种情况下对墓主身前的特指。   印史显示,汉代官印印文的排列方式与读取次序,自汉景帝刘启之后,就基本上定格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大刘记印”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印,但对印文的时代规范必当遵行无悖。关于“大刘”,另有观点认为,“大”“巨”可以互训,汉印中有“巨李”“巨孟千万”“巨董”“巨陈君”“巨张千万”“巨董千万”“巨蔡千万”等“巨+姓氏”的例子,也有“大朱君”“大徐千万”等“大+姓氏”式的印文构成,这些印章皆为私印。故而,“大刘记印”当属私印,侧重于彰显刘氏的皇族身份。在当下一些私家藏品中,也有“巨左常利”“巨李千万”“巨郭千万”“巨尹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