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八韵争妍”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docVIP

湟中“八韵争妍”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湟中“八韵争妍”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doc

湟中“八韵争妍”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湟中县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需求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基本完成,以灯韵、曲韵、歌韵、舞韵、鼓韵、武韵、墨韵、学韵为内涵的“湟中八韵”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一、完善机制,持续推动“湟中八韵”文化活动开展   湟中县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机制,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县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湟中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办、政府办印发了《湟中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县“创文”领导小组印发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两馆一站”绩效考评办法》《“老茯茶”议事制度指导意见》《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纳入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考核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益性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每年安排文化事业发展专项1319.5万元,给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拨付免费开放经费141.9万元,给各乡镇安排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20.08万元。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达到29%,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   农村群众文化需求调查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满意度调查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广听民意、汲取民智后,实现供需对接,提高了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成为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重要考核指标。采取政府采购、活动补贴、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拍摄制作了《菩提花开》《文化湟中》《湟中旅游》《走出大山的皮影戏》等电视片。农历正月社火演出、邦吧赛马会、哲科东确会等完全由社会力量主办,政府采购社会力量举办南佛山六月六“花儿”会、河湟曲艺大赛、慕家酩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二、夯实基础,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通过资源调整,县文化馆、图书馆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600?O、1000?O。加大投资力度,筹资2.2亿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1142.25?O的河湟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6316?O的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建筑面积2000?O的香巴林卡影剧院,实施了莲花湖休闲体育公园、河湟苑景观、塔尔寺景区文物保护与展览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和传习所等建设项目。   建成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建筑面积3617?O。正在建设3个。文化站内设培训室、多功能厅、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电脑、图书、戏服、乐器、文体活动器材、电教设备、音响设备一应俱全。建成社区流动图书室13个、寺庙书屋7个。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覆盖全县行政村。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88个、文化活动室120个、文化大院8个、演艺小舞台36个、广场292个。实施了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给64个村和60个业余剧团和曲艺队配发了折价1145万元的文化活动器材和表演服,安装体育健身路径259条、器材2764件。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组建了“山之声”艺术团、河湟民族艺术团、卓玛艺术团、“花儿”梦演艺公司,成立了“花儿”协会、曲艺协会、老干部书画协会、摄影家协会等14个文化体育协会。命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个,拦隆口拦一村、鲁沙尔镇徐家村农民自建红色纪念馆各1处。   三、特色引领,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湟中县坚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相结合,不断赋予“湟中八韵”以崭新的时代内容,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灯韵,节日文化生活的盛宴。农历正月,湟中乡村处处是社火的锣鼓声。湟中社火以舞龙舞狮、旱船高跷、扇子舞、花篮舞等传统节目为主。鲁沙尔镇的高跷以高、险、艳著称,塔尔寺酥油花、花架音乐、拦隆口镇千户营村的高抬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春节到农历二月初三期间,湟中农村267支社火队、近4万名演员演出4000场次,观众80万人次。湟中社火队的数量和密集度,在全省可以说独一无二,显示了社火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活动张力。鲁沙尔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高跷)之乡。   曲韵,美好生活幸福曲。戏剧、灯影戏、民间小调、曲艺是湟中民间的传统文化生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全县组建曲艺演唱队237支,演员发展到1200多人;业余秦腔、眉户剧团34个,演员发展到700多人;皮影戏班9个,演员100多人。每年为群众演唱3350场次,观众达到40万人次。曲艺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文化生活。文化部命名李家山镇为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