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词忌用替代字”再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国维“词忌用替代字”再解.doc

王国维“词忌用替代字”再解   摘 要:诗词文学色彩的表现有很多手段,替代字或许应为其中之一。本文从王国维所论“词忌用替代字”展开讨论,就替代字使用的优劣进行辨析。替代字并非作词禁区,可以分为“代意型”与“修辞型”两类。好的替代字利于文学作品文采的表现。   关键词:诗词创作 替代字 《人间词话》 文采   关于诗词用替代字的讨论并不多见,间或有之,论者亦多持贬抑态度。清人李调元论诗有云:“诗不可用替代字,如以风为巽二,雪为滕六等类。虽宋人多有之,大是低品。”{1}无独有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最忌用替代字。”并援周邦彦《解语花》为例:“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又点评道:“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2}显然,与李调元一样,王国维对于诗词用替代字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替代字的使用有二因:意不足,语不妙。对于“意不足”,王国维以苏东坡批评秦观《水龙吟》词的例子进行解释:“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问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字只说得一人骑马楼前过。”{3}而周邦彦用“桂华”代“月”,则是由于“穷极工巧”,即太过于注重形式而造成的“语不妙”型替代字。   王国维用什么来支持“词忌用替代字”的观点呢?首先,他认为替代字的使用无益于词作的创新:“果以是为工,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4}其次,王国维认为替代字的使用会导致词作的“不真”,导致“隔”。“隔”是在结束了关于替代字的讨论后,王国维提出的又一个新概念。这与他对替代字的态度息息相关。“隔”与“不隔”讨论的就是作者与物象、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感”。王国维反对用替代字,应该正是基于“距离感”方面的考虑。不用替代字,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意境。他不遗余力地赞扬“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等句“千古壮观”的境界;又称赞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自然之舌言情”的“真切”;{5}还言“大家之作……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6}。“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7}   王国维的观点,自然有其正确性。退一步讲,即使替代字使用之初是可以增添文采的,不过也会因为反复使用而成为一种“套板反应”,变得了无新意,成为一词之败笔。王国维引用并批评了沈伯时的一段话:“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8}若历代词家均按沈伯时所言而作词,那么后世读者从词中看到的多会是机械的重复组合,而不会是词人自身所观所感,词这种文体很快就会因为“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9}而衰落。为避免此种情况,词人们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大量使用冷僻的替代字。清人厉鹗就是一个典型:“惟其生平喜用冷僻字作替代字,有非注释出处,令读者不能了然。”{10}   不过,使用替代字作词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事实上,我们在阅读词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到,适当的替代字使用并不会“转成涂饰”。笔者试将替代字分为二类言之。   第一类,“代意型”替代字。使用此类替代字,作者可用短小的词句指代文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从而表达出超越字词外延的丰富意蕴。例如“刘郎”,用以说桃花,读者自然会想到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浪漫或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愤懑;写桃花用“红雨”,读者可想到“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生出无限感慨;或如“章台”“灞岸”,用以说柳树,易想到“章台柳”之典故,及“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等句,离愁更重。稍加概括,不难发现适当使用替代字为词句增色的原理:“代意型”替代字往往源于较广为人知的文史典故或文学作品,因而有相关知识基础的读者易在诱导下想到所用替代字的来源;能够在联想的基础上,对此语境中替代字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思索:作者用此替代字,将读者引向某典故或某意象,意图何在?如此寻索玩味,读者得以增进对词句的理解,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替代字相当于借助已有的、被广泛接受的文学元素写作,有利于丰富读者的理解。不仅如此,替代字的使用更使词作本身的意义细致化。例如,前文中提到的“红雨”,若在描写桃花纷然飘落之景象时使用此替代字,就易将读者引向“桃花乱落如红雨”这一名句,甚至将读者引向李贺《将进酒?琉璃钟》{11}整部作品上,这相当于以两个字借来了一整首诗的表达效果。{12}因此,适当的替代字既可以极大地丰富词作内容,也可以让作者得以免去重复劳动――浪费笔墨,对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文学元素进行写作。因为无需再细写已被广泛接受的对象,词作者反而进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