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焦虑体验的审美内涵分析.doc
焦虑体验的审美内涵分析
摘 要:焦虑是对人在危险或受到威胁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内心不安、紧张、慌乱等心理状态。在弗洛伊德心理学和保罗?蒂利希的哲学语境中,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圣母》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意识,同时担当着艺术的审美功能与意义功能。审美主体对“圣母”作出的“焦虑”体验,一方面是对人深层的、内在的、无意识的情感体验的开掘,另一方面,更因其诠释出生命与死亡的真实意义而建构起现代性审美体验的意义维度。
关键词:蒙克 《圣母》 焦虑 审美体验 生命
出生于1863年的挪威画家蒙克,是北欧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者,与早期的表现主义先驱画家凡?高、劳特累克、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一样,他们的作品,大都以变形、夸张、荒诞的艺术手法强烈展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一种焦虑情绪正普遍蔓延于当时的欧洲社会。表现主义画家对焦虑情绪的体验正通过对客观形态的变形或怪诞处理而表现出来。承接早期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蒙克的绘画中也大多采用扭曲的线条、强烈的色彩对比、荒诞变形的画面,不加掩饰地表现死亡、疾病、痛苦、不安、恐惧等世纪末“焦虑”情绪。特别在蒙克对女性题材的书写上,一种对爱情与性的盼望、渴求但同时又恐惧、焦虑的情绪体验更能赤裸裸地展示出来。“蒙克的艺术描写着人面对无定法抵挡的性的力量的无助,他以宗教性暗示现代世界的焦虑,特别是性的焦虑来代替一种美学上的浪漫式的恐惧感。他的人物似乎陷入性的渴求的环境里、毁灭性的热情里、嫉妒或死亡里。”
下面以蒙克的“圣母”题材为例,从心理学以及哲学角度出发,阐释蒙克《圣母》中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在主体的审美体验中承担着何种审美功能,以及如何建构起其审美意义的维度。
一、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视野下的“圣母”形象
“焦虑”是主体在面临危险或威胁情境下所产生的不安、紧张、无助、忧虑等心理状态。焦虑作为人类精神病患中比较普遍的和常见的问题,不同的领域和流派曾对焦虑作出不同角度的阐释。其中,在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焦虑有深刻而系统的论述”。他将“焦虑”分为三个层面,即外部环境――构成“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本我”――构成“神经性焦虑”和“超我”――构成“道德性焦虑”。
蒙克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和传统意义上的圣母形象不同,而是染上了一个时代的心灵疾病――焦虑。在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视野下,蒙克的“圣母”是妖魔化形象的化身,也具有内心原始欲望与现实痛苦相交织的特点。
(一)圣母的妖魔化形象
细致观察蒙克笔下的“圣母”,高傲的身姿、冷漠的表情、冰冷的神态,一反传统宗教题材中圣母善良温柔、充满人性光辉的一面,“不是拉斐尔或波提切利笔触下那些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或生命的避难所”,圣母的冷酷、麻木、无情仿佛诉说着内心的恐惧或不安。再加上其凌乱的头发,迷茫的眼睛,苍白而且消瘦的脸庞,蒙克似乎刻画了一个“妖魔化”的圣母。蒙克自己说过,他把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个体生命的载体,承受这人世间最可怕的东西――无限的惊吓与痛苦;另一类作为魔鬼的化身在爱与两性的关系中,她们将给予男人以诱惑、折磨和彻底的毁灭。”蒙克对圣母“妖魔化”的书写,其实与蒙克早期生活经历有关。
蒙克早年丧母,童年时期,姨妈和姐姐是他生活中两位最重要的女性。在蒙克心中,这两位女性是纯洁、美好的代名词。然而这两位重要的女性早早就相继离世,姐姐苏菲的死更是直接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可怕回忆。美好的女性却与死亡挂钩,这使蒙克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恶意。而爱情也同样带给蒙克不愉快的经历。蒙克曾被狂恋自己的少女打伤,“逼得蒙克不得不逃离挪威”。这些疯狂、嫉妒、孤独、痛苦的情感经历最终在蒙克心中借用了一副女性的躯壳,被活生生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蒙克不幸的家庭生活故事,如果置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语境中,便构成了其“客观性焦虑”的外部环境,而蒙克对圣母“妖魔化”的书写,正是对其“客观性焦虑”的最好诠释。
(二)原始欲望与现实痛苦的交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下的“本我”是欲望和本能的体现者,并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在这幅蒙克1893―1894年创作的第一幅《圣母》,是一位赤裸的女性,在对女性身体器官大胆而毫不遮掩的描绘中,一种对性的渴求以及欲望的冲动通过画面而大胆揭示出来。从闭目露出微妙的神情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纵享欲望狂欢的沉醉状态。再看“圣母”的姿态。她身体扭动,头向斜上方仰起,双手向后分别靠在头后和腰后,一个因扭曲而带有了诱惑意味的姿势,再加上亮色的胴体在暗色背景的映衬下,更加突显女性妩媚而性感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