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丽:一针一药走天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芳丽:一针一药走天下.doc

熊芳丽:一针一药走天下   有一位从事针灸医疗近四十年,除了周日休息每天都在科室门诊的女医生,凭着手中一把银针,走上了探索古老的民族医药发展之路,并在其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疗效。本期,小编就带您一同走进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苗医针灸康复科主任熊芳丽的“针药”世界。   针灸专家结缘民族医药   说起熊芳丽与苗医药的结缘,还得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针灸治疗经过。一次门诊她接诊了一位患者,其眼球动眼神经受损,导致眼睑下垂,走路都需要搀扶。患者女儿在贵州省宗教协会工作,有机会接触民族医药,曾带父亲远赴西藏求诊,初见成效,但因路途遥远,藏医建议其找本土民族医师治疗,这才多方打听到省内苗医学科,找到熊芳丽。当时熊芳丽受命负责组建贵阳中医一附院的苗医药学科,面对近乎于“转行”的选择她其实并没有底气。熊芳丽对患者坦言自己刚刚接触苗医药治疗,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只能一试,患者欣然接受。于是熊芳丽在患者眼睛周围扎针,配合苗医特色疗法,治疗十天后,患者下垂的眼睑竟然能睁开了,又继续治疗了十天,眼球运动如常。患者一家人感激之余特地去西藏请来开光佛像赠与熊芳丽,而这次治疗也让她感受到传统针灸与苗族医药相结合的独特疗法,对于一位临床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疗效显著更让她兴奋的了。   从此,熊芳丽一头扎进了对苗族医药的钻研中,曾经古老又神秘的少数民族医药剥茧抽丝般展现在她的眼前。   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先民迁徙频繁,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了苗族人民生存斗争的能力,苗族的许多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就是来源于这种生存斗争。如起源于苗族古代狩猎活动而发明的弩药针疗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此法广泛流传于贵州西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贵州关岭镇宁、紫云等地的苗医,用此法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这种疗法溯源于古老的弓弩上应用的弩药,古代苗人将“见血封喉”的剧毒药汁敷涂于弩箭尖上,以猎取虎豹等凶猛动物。至今苗族仍有狩猎习惯,古代苗族应用弩药是可以肯定的,但其他民族也有弩药,而苗族都能将它应用在治病上,可谓是一大创造。苗族在应用弩药的漫长过程中,配制者为适应治病的需要,有意减去了其中的剧毒成份,加入降低药物毒性的成份,用特制的排针或三棱针沾药汁刺于患处,其操作简便,治疗迅速,收效甚好。   熊芳丽说,苗医药是巫术和医术的结合。苗医外治法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起源于巫术,如苗医的滚蛋疗法,最早是巫师敲蛋占卜望鬼时,为加强其法术的神秘性,将煮热的蛋滚动全身而形成。滚蛋疗法在苗医中广为流传,如顺时针方向滚生蛋治疗发烧,滚熟蛋治疗疳积、腹泻等。更为独特的是,苗医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并预后疾病,如生蛋滚后煮熟蛋白上出现小孔洞、蛇形纹、蚂蟥纹等,这同巫师敲蛋占卜有着某种联系,这构成了苗族巫医结合的诊法特点。   取精华去糟粕创新苗医   钻研医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何况是要挖掘一门将要被淹没在现代医学洪流中的古老技艺。自从熊芳丽开始苗医药研究以来,上山下乡,走村串寨,寻访苗医传人、搜集苗医药器具,整理留存的资料就成为她临床工作之外的常态。熊芳丽说她的工作就是到深山老林去找苗族巫师学技艺,但是有时候就算找到了人,苗医也不一定会传授,因为在苗族传统里,医术传男,蛊术传女,基本不传外。熊芳丽经常和各地县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村寨帮扶工作,带去新的医疗技术,惠及百姓,苗族巫师才会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倾囊相授。   找到了苗医药的资料,熊芳丽却又犯了难。她第一次看见的苗族弩药针很原始,用一根筷子绑上几根缝衣针,使用时在火苗上烤烤或是用酒冲洗下就给患者使用。苗族针灸器具的前身就是豪猪刺,苗人在山上猎杀了豪猪,拔下它身上的尖刺就是刺络放血的针具;拔罐的器具更是就地取材,竹筒罐是砍下的竹子,牛角罐是用牛角切段,使用时需要用嘴吸气……这些民族医疗器具虽然辅助治疗,但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和技术手段落后,严重局限了苗医药的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熊芳丽意识到,苗族医药要传承发扬,不仅要挖掘收集,还要改进创新。她将苗族弩药配方应用在可以调节针刺频率、强度的电针仪上,保留了弩药针的疗效,又使针刺操作更简便可控,并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使传统的苗族弩药针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她还改造了牛角罐,在牛角尖端加上一个胶皮球,使用时挤压使其抽空空气达到拔罐效果,避免了苗医口吸罐口的不卫生情况。熊芳丽对这些苗医药器具的改造还有不少,而苗医药学科的精华正在她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追寻下慢慢集聚。   国医瑰宝一把针一手药   熊芳丽在组建苗医药学科之前,就是医院里的“一把针”,许多病患慕名而来求诊。凭着手中小小银针,她治病救人,获誉无数,针灸与苗医药的碰撞,也给她带来新的挑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