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艺术世界的缔造者.doc
现代艺术世界的缔造者
在漫长的欧洲美术史上,印象派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国际声誉、它对后世的持久影响力、它对艺术市场的贡献,都让其他流派难以与之比肩。人们常说它是“划时代的”,因为它不仅取得了艺术语言改革的巨大成就,更以活跃的生命力,再现、推动了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此外,在艺术市场全面扩张、最终改变艺术世界之结构的过程中,它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印象派对于美术史、文化史的影响,是多重维度的。
开启:名为光的钥匙
美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对印象派有过一句断言:它是传统美术的巅峰,也是现代美术的肇始。很显然,这是针对印象派的风格因素而言的。他认为印象派在再现光线方面取得了突破,而这在之前的“写实”艺术中则是一个盲区。
对于光线的忽视,曾导致欧洲风景画中长期存在着所谓的“酱油调子”。那些坐在画室里、面对草稿苦思冥想的画家,也许从未想象过光线可以改变物象的颜色,并且,光线自身也是有颜色的。直到巴比松画派开始走出画室、走向大自然,这种千篇一律的“酱油调子”才得到了某种调整。印象派继承了巴比松画派的遗产,但走得更远,他们试图再现光线的颜色、光线投射在物象之上的效果,为此,不惜牺牲了素描关系与轮廓,使得整个画面成为一块色彩拼盘。
闪烁不定的光线,跳跃、流动于画面之中,模糊了人、物、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某种视觉与心理上的不确定感。这种方式,是人们所未曾体验过的,它让印象派遭到了不少误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印象派的确在再现对象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它消解了边界、微妙地修正了“写实”的概念,因此又为现代艺术拉开了序幕。
显然,这种新的艺术语言,需要一种新的观看方式来加以匹配,而这种方式对习惯于手拿放大镜、仔细揣摩画面细节的欧洲观众来说,也是全新的。数次印象派大展之后,经过各路艺评人的点拨,人们才逐渐接受了一个事实:观看这种新艺术的作品,需要隔开一段距离。
在一段距离之外,像莫奈的《日出?印象》或者雷诺阿的《秋千》这样的作品,会利用人眼的机能,让散乱的色块合成物象,而一旦你靠近它,就只能得到一堆毫无逻辑的、脏兮兮的颜料。如此一来,印象派便改变了人们赏析艺术品的方式,乃至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视觉和心理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景观。
退敌:划时代的摄影术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奇特的艺术流派?为什么有一群人――一群拥有良好的写实能力的艺术家――不顾贫寒、嘲弄,要去探索这不为人所接受的艺术语言?为什么它出现在19世纪的法国,而不是更早、或者更晚?为什么它能够被全世界接纳,其程度之深,为任何艺术流派所不及?为什么它能改变整个艺术世界?
围绕着印象派的缘起与传播之谜,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讨论。
欧洲艺术的技术史首先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绘画语言的变革,是与一门新兴技术手段――摄影――的兴起密切相关的。这门技术的历史可上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暗箱,即小孔成像技术,这门技术曾被艺术家们广泛地应用为绘画的辅助手段。不过,要等到聂普思、达盖尔和塔尔博特出现,人们才真正实现了将影像凝固在一块银版上的梦想,而时间正是19世纪。
尽管最初的摄影成本昂贵、且曝光时间极长,却仍然极大地挤压了肖像画(尤其是袖珍肖像画)的市场,风景画的市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着被凝固下来的“自己”,人们虽然最初感到了震惊,却很快就接受了这门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的“写实”高度。毕竟,在某种意义上,这不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的画家们孜孜以求的效果吗?
于是,很多画家失业了,不少人转了行,有的人变成了摄影师,而那些选择留在绘画领域里的、依然雄心勃勃的人,很快就面临了绘画语言转型的需求。的确,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地位曾受到质疑,但这种人为的局面又能持续多久呢?“波德莱尔们”的诉苦,并不能阻挡摄影企图荣登艺术殿堂的野心,怪里怪气的“绘画性摄影”乃是最初的努力,它将这种野心昭告于天下。 在此情境中,印象派的出现绝非偶然。光学和色彩学给了它一些必要的推动力,而保持绘画作为一门艺术的高贵身份、使之有别于技术和机器的冲动,无疑也是一个强烈的动因。
再现闪烁的光线、迷离的物象,将事物打散、重构,超越写实、达至“真实”的领域……雷诺阿通过《红磨坊的舞会》所做到的这一切,摄影暂时还无法企及。摄影还不曾发展出、自觉出独立的美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有志于“艺术”的摄影都亦步亦趋地紧随在绘画左右,印象派摄影、现代主义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追随绘画新潮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印象派推动着欧洲艺术走向了“现代”,而这种推动力正是来自因摄影术的威胁而产生的生存困境。印象派所发动的转型是极其成功的,它开辟出了欧洲艺术的未来之路,否则我们无以想象,在“写实”的基本诉求被抽空之后,绘画还能有何作为?
相遇: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