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微凉(散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露微凉(散文).doc

白露微凉(散文)   菊芋   站在阳台上,我看到远处云雾迷蒙的天。近处是这秋天的雨,秋风了吧,昨夜我听得雨的脚步齐整,在帘里,误以为是春天刚刚来到。早晨起来,看见帘外果真是秋天的雨了。雨在远处是雾,绵缈着;在近处,却又是柔弱的,失去了体温的文字和符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早已烂熟,想换些新鲜的,譬如“雨声疏复密,窗影暗还明”,但新鲜的,总不及这熟透的更贴近心绪。这样站着,望过去,眼前的树,青杨和白桦、榆、人家院落里的桃李,以及那些在春季里开花的丁香碧桃,它们的叶子在这个早晨有些稀疏,它们的枝干,也都微微地瑟缩着。什么天涯路,什么斯人,它们其实与这个早晨毫无关系,昨夜西风只该凋昨夜的树,山不长,水不阔,此处便是何处。   我看到菊芋开花,在一座小楼的拐角处。   清寂的花。   以前见到它,认为它就是姜花。“正如他此刻抱着一束姜花,弯身拨开的前门的塑胶布帘,帘上蓝白的条纹,在晚风中摇摇荡荡,早已化作了他童年的水湄。”那时候年轻,喜欢读刘墉的花花草草。然而地域有别,他书中的一些花我并未见过,理解全凭想象,但想象总是错误倍出。不过出错的想象与文字一搭配,没来由的动人。那时,从阳台上望过去,会看见别人家寥落的小院,高大植株掩映着陈旧的玻璃窗,大丛黄花正在绽放。那也是些凉秋天气,木不清,草也不幽,荒寒正从远山降临。院子里,一些花已经萎谢,黄花旁歪斜的一株大丽菊,繁复层叠的花瓣还在绽放,但是它深紫的花瓣,已被霜冻裹上细小黑斑,它浑圆的暗紫,衬托出黄花的明艳。然而那种艳,那么哀伤,仿佛柴可夫斯基写给鲁宾斯坦的那支钢琴三重奏。那时候,我总是将哀与伤两字随意搭配,觉得那将是一种极限,但是有人说,哀而不伤才好。停下手中的活,我固执地认为,那些绽放在我眼前的花便是刘墉的那一束姜花,但他的姜花分明洁白无损,我看到的却是一束束明艳。   那些秋天,我便那样站在阳台上,看别人的黄花,却总是想着姜花。后来,我请教别人,并从别人那里接近现实:是菊芋,而非姜花。   菊芋便是洋姜。   更早一些的秋天,我看见人们忙着腌菜。我也该学一学了,总不能一到秋天就去婆婆大人那里抱一坛子腌菜回来。腌萝卜干我尝试过,简单有效。街头有卖洋姜的,说随便怎么吃都可以。买回来,洗净,晒成半干,烧开醋,加入白糖,浸入洋姜。我希望洋姜是甜的,因此加的白糖多,半月后去尝,洋姜丝果然酸甜爽脆。   小时候也吃过洋姜,怎么没见过洋姜开花呢?也许是忽略了。想一想,那时候忽略的,何止是一朵花。   这个早晨,我站在楼上,于烟雨中看一丛菊芋。但是菊芋,正在见证一个人的离去。那将是一种永远的离去,也有可能,这种离去并不太远,那只是擦肩而过的一个瞬间。一位女子躺在灵柩里,经过菊芋身旁,有哭声似那高楼上微茫的歌唱。人们送行,但她在黑暗里无知无觉。我看到菊芋静立着,菊芋的花瓣不是度亡经,菊芋不念诵,菊芋只是浸在雨水中,见证一个季节的消失。   牧羊人   麦客走出村庄的时候,牧羊人还是赶着一群羊进了深山。他们最终走向两个方向,越来越远,即使他们步步回首,彼此的容颜已经不再清晰。然而谁又在乎清晰与否,长久的别离之中,记忆终将模糊。便是葳蕤别离,也终将成为一蓬曾经青葱的枯草。   我不喜欢一篇文章这样开头,仿佛在刻意模仿。然而事情总是这样开始,抑或这样结束,所谓世间再无新鲜事,大约如此。   八月,麦子成熟,村庄被金色麦田和大棵青杨树分割。那些密植在河沿、田埂和路旁的青杨,长势肆无忌惮,不仅树冠膨大,连树干都被细小枝条层层包裹,显得肥胖臃肿,失去原本的俊秀挺拔。这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有时,会有大棵榆树夹杂其间。榆树叶子总是绿到深处,一掐,仿佛便会渗出墨汁。也有沙枣树混杂进来。沙枣树横向发展,并且善于虚张声势,有风时,肢体动作夸大如同醉酒,尽管叶子绿中带灰显得低调。这样,成排的青杨树,在大地上,阵势十足。大块麦田同样恣意汪洋。   麦客纷纷从远处山沟走来,戴着草帽,握着镰刀,有时结伴,有时独行。他们将吃住到某户农家,然后在他们的田地中劳作。但这种时日并不长久,麦子很快割完,大地变得单薄,麦客便将走向另一处金黄之地。有时,麦客也会游荡一番,一无所获,走回山沟。这毕竟是一个机械化的时代,麦客的存在岌岌可危。   但是牧羊人一直在别人的山坡上,放牧着别人的羊群。   他们同样从远处山沟走来,带着换洗衣服,有时,甚至什么都不曾带。他们在一个村庄停驻,找到安身之所,开始他们的生活――早晨,人们将羊赶来交给牧羊人;傍晚,羊又被牧羊人赶回村庄。牧羊人只有一处栖身之所,饭食由各家各户轮流提供。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信任,谁又会将羊群交到一位来历不明的牧羊人手上?羊群走进深山,一走便是一天,这其间,坑蒙拐骗的事情如若发生,除去牧羊人,谁会知晓?假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