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esoon-语文

四川省南充市高2008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l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犄角绮丽倚马可待风光旖旎B.妖娆 缭绕 不依不饶 百折不挠C.发霉 懊悔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D.麾下 糜烂 望风披靡 摩肩接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照像 前赡性 瞠目结舌 噤若寒蝉B.诤友 邻界点 出尔反尔 食不果腹C.蛰伏 绵里针 明火执仗 无尚荣光D.浏览 集大成 众志成城 德艺双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不到一周时间,为雪灾地区所捐的救灾物资,已经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B.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C.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D.台湾当局领导人数典忘祖,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妄图割断中华民族血脉,切断两岸同胞的骨肉联系,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在今年雨雪冰冻灾害袭来时发挥了作用,经受了检验,并且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将促进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B.对于姚明受伤这一突发事件,中国篮协在今天下午与中国男篮领队以及主教练开了碰头会,对这一突发事件做出了初步的应对方案,并将马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C.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嫦娥奔月 2007 年 10月24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开玩笑地说:“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 国外科学家积极地替中国人“虚张声势”,而“嫦娥计划”的科学家目前还在稳健谨慎地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月。研究团队乐观地估计是在2012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 此次,科学家为“嫦娥一号”卫星设定了四个科学技术目标:通过CCD相机与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描绘月球地质与构造图;通过射线谱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通过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并评估月壤中艄资源;通过高能粒子探测仪探测地一月空间环境。 虽然“嫦娥一号”在技术上还有有待提高的空间,但它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40多年里,人类已经向月球发射了100多个探测器,可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居然仍找不到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嫦娥计划首次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此外,“嫦娥一号”可探测14种元素,超过其它国家探测器探测数量的一倍之多。“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精度为1米,而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只有5米。“嫦娥一号”还将首次使用微波方法探测月壤。 毫不夸张地说,月球已是一个战场。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登月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国威而不是科学。从1958年至1967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了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为48%,如果单单是为了科学探索,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太疯狂了一些。 而如今,除了美国正在独力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之外,俄、日、中、印以及欧洲各国之问都在相互通联,谋求合作的可能性。探月工程在国际竞争之外,也体现了国际合作。如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对于“嫦娥一号”的数据,我国也承诺分级共享,大部分数据会分期无偿公开。 不仅如此,探索茫茫宇宙更需要多国“联合舰队”。目前,中国已和俄罗斯签订了合作探测火星的“萤火计划”。未来的太空格局,全看几个航天大国之间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