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语文选修第7课《滕王阁序》课程教案.docVIP

2016北京语文选修第7课《滕王阁序》课程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北京语文选修第7课《滕王阁序》课程教案

《滕王阁序》指导教学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敢于显示才华表现自己,为文谦恭。 2.?感情目标:“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3.?认识目标:①理解文章前三段的内容并背诵。 ?????????????②赏析文中铺叙的美景。 教学手段:问题激疑、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吗?指名回答。(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滕王阁为何如此出名?这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篇序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滕王阁序》。 二、?自学: 1、?自学提示: (1)?全文共七段,请同学们给各段标出序号。 (2)?指六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3)?学生自由朗读——全体齐读前三段。 (4)?学生结合《导学》译文,口头翻译前三段。 (5)?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第一段写到滕王阁了吗?那所写内容与滕王阁有何关系?(洪州,这正是滕王阁所在地,作者这是从大处着笔,这正像拍电影,先给出一个大的背景。) ②?第一段写了洪州地势的雄伟、物产的珍异、人才的杰出、宾主的尊贵,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 ③?第一段中提到的徐孺、陈蕃和王勃是同时代的人吗?那作者在文中写他们是什么写法?(用典)此处用典你认为有何作用?(是为了说明滕王阁所在的洪州人杰地灵) ④?试概括第一段大意。(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⑤?第二段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你能对这两句话进行一个简单的赏析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寒潭的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①运用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②上句颜色淡雅,下句颜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可秋天景物的特征。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⑥?第三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又一写景名句,你能从色彩、动静、方位等几方面赏析一下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傍晚时分,桔红色的晚霞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日清澈的江水与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连成一片。“落霞”是桔红色,秋水是青绿色,“长天”是蔚蓝色,色彩鲜明。“霞”“鹜”齐飞是动态的,水天一色是静态的,这是动静结合。上句是自上而下,下句是自下而上,这是方位的变化。总之,这两句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日图景。) ⑦?试概括第二三两段的大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自然人文景观。) 2.自学方法:根据译文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三.互帮????1.小组内互帮。???2.各小组展示并记录问题。 四.知者或教师释疑。 五.练习:1.《导学》P52“基础落实”第1、2、3、5题。 ??????????2.背诵第1—3段。 六.帮困:1.小组内解决。 ??????????2.跟踪记录。 七.反思: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八.最小作业量:《导学》板块一:第一、二题及“整合常识”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四、五段的内容并背诵。 2.?体会文章所用典故的作用。 教学手段:情境创设、问题激疑、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 1.?师于大屏幕显示答案,学生用红色笔互阅。 2.?记录问题。 二.?自学: 1.?自学提示: (1)?指名读第四、五段,师生正音。 (2)?生自由朗读——全体齐读。 (3)?结合《导学》译文,学生口头翻译第四五两段。 (4)?根据内容思考问题: ①?第四段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句子,何谓“失路之人”?(不得志的人)王勃当时是否得志?(不得志。因为公元672年,王勃在做虢州参军时,擅自杀了一个官奴,应当判死罪,后遇赦除名,他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交趾令。此时的王勃,虽有才华,却是一个被赦免死罪的人。没有做官,也无从为国效力,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这四句表达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②?第五段写了冯唐、李广、贾谊和梁鸿四个人,这四个人的经历有何共同之处?(都是怀才不遇的人物)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是为了表达自己有志难酬的悲愤) ③?第五段中有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你能找出来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作者引用“贪泉”、“涸辙”、阮籍三个典故,有何用意?(反用典故,表明自己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 ⑤?试分别概括第四、五两段的大意。(第四段: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第五段: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 2.自学方法:分析归纳、交流讨论、质疑互补。 三.互帮:1.小组内互帮。 2.各小组展示,记录问题。 四.释疑:小组内释疑或教师释疑。 五.练习:1.《导学》P52“基础知识”第4、5题。 ???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