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增长模型-胡景北的个人网站.docVIP

2.经济增长模型-胡景北的个人网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经济增长模型-胡景北的个人网站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专题9中国农民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胡景北 ? ? ? 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 ? ? 伍敬群(020009) ? ? 1.导论 1 2. 经济增长模型 1 2.1三部门增长模型 2 2.2对数差分模型 2 3.经济增长的源泉 3 3.1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 3.2劳动力就业转变对增长的贡献 4 4.参考文献 5 表1 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 5 表2 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和净TFP增长 6 表3  中国经济增长源泉(1982—1997)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 摘要: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GDP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上,为了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胡永泰和蔡昉、王德文认为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劳动贡献物质资本、人力资本1982—1997中国经济增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中,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根据刘遵义等人(Lau et al.,1989;李坤望,1998)的实证模型,描述经济增长的函数形式选取的变量及相应的数据包括:(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1978=100 )去除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得到的;(2)物质资本。 我们采用了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折旧额来构造分省的物质资本存量,并且也采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1978=100)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山西、陕西、西藏数据空缺;(3)劳动力。采取了分省全社会年底从业人员数;(4)人力资本。采用了分省6岁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代表各省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受教育程度用年份来表示,文盲为0年,小学为6年,初中为9年,高中为12年, 中专为13年,大专为14年,大学为16年。   利用对数差分模型,得到了下列回归结果: (2.825) (1.946)  (4.385)  (2.030)   F(3,107)=55.33 R[2]=0.608 Adj-R[2]=0.597 式中,lgdp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分,llabor 是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差分,linvst2是上年末物质资本存量的差分,ledu 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差分。中国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通过扭曲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计划资源配置制度和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而形成的(林毅夫等,1994)。中国经济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资源重新配置带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结构的改善和外资的引进、对外贸易的扩大等等,从而推动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劳动力就业转变对增长的贡献回归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在1982—1997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见表)。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主要源泉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未被解释部分(暂假设为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贡献十分接近。得到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配置的效应计算公式 MPLA代表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MPLi代表劳动力在第i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 用于计算劳动力配置效应的指标主要是:按照三大产业部门分解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三大产业部门分解的就业人员。根据第一部分的回归结果,由于α+β+γ>1,因此, 我们得到的回归方程是规模递增函数。其中,劳动力的弹性系数为0.465。假定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部门的弹性系数相同,可计算出1982—1997年劳动力的配置效应等于1.62。将此结果与前面的估计结合起来,便得到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解析(见表)。 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中,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99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经济研究第3期,31~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经济研究第10期,62~68林毅夫、蔡、李周,1994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李坤望,1998经济增长理论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