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docVIP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doc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内毒素血症模型组(24只)和黏附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24只)。建模成功后6 h及1、4、7 d,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剖杀,生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肠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肠道ICAM-1的变化。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MDA、MPO、ICAM-1含量显著增高(P 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相比,黏附素预处理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MPO、ICAM-1含量明显降低(P 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 0.05)。 结论 氧化损伤在内毒素血症肠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可减轻肠道的氧化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双歧杆菌;黏附素;内毒素血症;自由基;细胞间黏附分子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b)-0012-04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肠道既是启动器官,也是最易受损的靶器官。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iposaccharide,LPS)。当来自于肠道和感染部位的内毒素大量进入体内引起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可导致肠黏膜损害,完整性受到破坏。黏附素是微生物表面的一类生物大分子,通常为蛋白质或糖蛋白,与微生物的黏附可能密切相关。目前对双歧杆菌黏附素的研究尚较少,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建立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浓度变化的影响,以评价其在内毒素血症时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青春型双歧杆菌株1027经API20A及TAB系统(英国)和多次生化鉴定确定。LPS(E.coli.O111∶B4 Sigma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大鼠ICAM-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的提取、纯化 将双歧杆菌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置入厌氧培养箱37℃培养48 h,离心收集培养上清液,经过饱和硫酸铵沉淀,Superdex 75柱凝胶过滤,Q-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后,收集第1峰的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1]。冻干保存。   1.2.2 实验动物和分组 4~6周龄健康SD大鼠72只,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51443),清洁级,雌雄不限,体重220~300 g。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LPS(5 mg/kg),造模前后正常喂养;双歧杆菌黏附素预处理组(24只):建模前7 d开始给予正常喂养加黏附素5 mg/(kg?d)灌胃,第8天腹腔注射LPS(5 mg/kg)后继续黏附素5 mg/(kg?d)灌胃直至处死动物;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造模前后始终给予正常喂养。建模成功判断标准:腹腔注射LPS后,除人为处死外,SD大鼠7 d内不因其他原因死亡。   1.2.3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各组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6 h及1、4、7 d麻醉下腹腔切开,迅速取出小肠末端距回盲部5 cm的回肠组织,生理盐水冲洗后,液氮保存备用。   1.2.4 SOD、MDA、MPO和ICAM-1的测定 回肠组织SOD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MPO活性。应用ELISA法测定肠道ICAM-1的变化,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