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04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题.ppt

14-04-04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黄道婆棉纺织技术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部分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思考: 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 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艰难的原因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织机、丝织品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织机、丝织品 斜纹提花织物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织机、丝织品 斜纹提花织物 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织机、丝织品 斜纹提花织物 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风格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明清时期: 宋朝: 唐朝: 西周: 商代: 织机、丝织品 斜纹提花织物 技术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风格 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新石器时代原始纺织业出现 最初原料:麻和葛 麻 葛 展品1号 嫘祖 《史记》提到黄 帝娶西陵氏之女 嫘祖为妻,她发 明了养蚕,为 “嫘祖始蚕”。 展品2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与丝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展品3号 西周以后, 我国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汉时期提花机进一步完善、定型。 《天工开物 · 提花机》 展品4号 汉代织机 展品5号 1972年出土于马王 堆一号汉墓的此款素纱 蝉衣,轻盈飘逸,薄如 蝉翼。 包括领及两袖口镶 边总重量才49克,纱的 经丝、纬丝纤细。 其投影宽度仅0.08 厘米,古诗形容为“轻 纱薄如空” 展品6号 丝绸之路上出土 的汉代绢地刺绣 ?东汉丝绸袜子 展品7号 唐朝花鸟文锦 展品8号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南宋·蛱蝶山茶花 华贵之丝·缂丝作品 展品9号 元代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宋末元初,边疆地区 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黄道婆将她从海南黎 族那里学来的纺织技术加 以革新,推广了“捍、弹、 纺、织 之具”, 发明了 脚踏三锭纺车,使棉纺织 业迅速发展。松江在元明 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黄道婆 脚踏三锭纺车 展品10号 御 寒 棉 衣   明代后期棉布衣服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人 们的主要衣料,老少贵贱皆用之。 展品11号 花楼机 展品12号 展品12号 清 代 龙 袍 民间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整体状况:春秋战 国以来,小农经济下,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民间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两宋以后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两宋以后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两宋以后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两宋以后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明中叶以后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黄道婆棉纺织技术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至16世纪以前 商周 冶铜技术 成 就 南北朝 东汉 西汉 西周晚期 冶铁炼钢 原始社会晚期 时期 行业 冶金业 已掌握冶铜技术 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已有铁器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灌钢法 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展品1号 通高133厘米, 口长116厘米、宽 79厘米,重875公 斤。是中国目前已 发现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 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 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 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 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 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 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 高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