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理)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理)概要

材料1:今之清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顾炎武《日知录》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材料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A 4、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 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 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理学伦理纲常观;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 政治 经济 思想 影响 共同 思想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 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 批判地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批判君主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土地兼并 “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天下为主,君为客 反对不切实 际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 唯物主义 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①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代表 ③他们不畏强权,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束缚,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值得后人学习。 ④反对封建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5.评价: ②在批判(程朱理学僵化观点)、继承(传统儒学的积极成分)儒学的基础上,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进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影响: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的________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维延伸】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传统文化 (2013苏锡常镇)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