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12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心理学12课件.ppt

问题解决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一般方式 产生-检验技术 手段-目的分析 回溯法 类比法? 问题解决的障碍 心理定势 残缺表征 缺少专门知识 问题空间假设 专家系统? 创造性思维 无意识加工与孕育期 日常生活机制? 批判性思维 思维 思维是对于信息的操纵,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这种认知活动。 问题与思维 心理学家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 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缺损问题; 将思维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 焦点思维和无焦点思维。 格式塔学说 x K?hler (1920s): Sultan, banana boxes 产生-检验技术 方式:提出不同的可能的解法,然后逐一尝试。 缺点:如果可能解法大大增加,则效率迅速下降。 手段-目的分析 比较目的状态与起始状态,提出消除两者差异的可能途径。 密码算题:  DONALD +GERALD ----------------  ROBERT 已知D=5 手段-目的分析 回溯法 根据最终要求反向推出前面的状态。 有一个池塘,里面的水草生长速度很快,每24小时水草面积就增大1倍。10天后,池塘里面已经长满了水草,问哪一天水草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4? 桌子上放了15个壹分硬币。现在有2个人在做游戏,要求是:2个人轮流拿走一些硬币。但是每次最多只能拿5个,至少也要拿一个。拿掉桌子上最后一个硬币的算嬴。问有没有必胜的办法? 类比法 利用相似性解决问题。例如射线问题。 问题解决的障碍 心理定势 残缺表征 缺少专门知识 残缺表征 问题和问题空间 Newell and Simon (1956, 1972): A problem space consists of Initial state Goal state Intermediate states Operators: permissible moves between states So problem solving is searching the problem space 问题空间假设 问题空间假设将思维看作是从一个包括各种可能解决方法的“心理图”中找到一个途径。这个“心理图”就是问题空间。这样的搜索有时候非常集中而且受约束,有时候则(例如白日梦)则漫无目的。 专家与新手 专家与新手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用来模拟人类特定领域专家的计算机程序,是问题空间的一个例子。专家系统包括一个知识库,一系列推理规则,一些搜索知识的方法,以及一个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向程序提供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对于是否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性(与专业领域无关)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存在特殊目的的创造性认知过程,例如潜伏期和无意识加工; 有人则认为创造性思维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认知过程(例如导向性回忆或反向再认)。 导向性回忆、注意觉察、反向再认 Metcalfe Wiebe (1987) insight vs. algebra problems ‘warmth’ judgments every 15 sec (7 point-scale) 批判性思维 …Well, the King had his soldiers scout around for the missing jam, and it was found in the house of March Hare, the Mad Hatter, and the Dormouse. All three were promptly arrested and tried. “Now, now!” exclaimed the King at trial. “I want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s!” 批判性思维 “Did you steal the jam?” the King asked the March Hare. “I never stole the jam!” pleaded the March Hare. “What about you?” the King roared to the Hatter. “No, no!” pleaded the Hatter. “One of us stole it, but it wasn’t me!” “And what about you?” continued King to the Dormouse. “Did they both tell the truth?” “At least one of them did,” replied the Dormouse. As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March Hare and the Do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