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医文献中的“达尔甘”病溯源.docVIP

敦煌藏医文献中的“达尔甘”病溯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藏医文献中的“达尔甘”病溯源.doc

敦煌藏医文献中的“达尔甘”病溯源   【摘 要】 为了能够合理解释隶属于吐蕃时期的敦煌藏医文献与吐蕃之后的传世文献中出现相同病类问题,选择了敦煌藏医文献P.t.127、P.t.1044与《四部医典》、《八支集心要》等藏文传世文献中共同出现的“达尔甘”病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重要医史文献,发现在敦煌藏医文献中早已较为完整地记述了有关“隆奈达尔甘”(由“隆病”所引起的“达尔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法。经过追溯其渊源后,认为在10世纪之前或吐蕃时期藏地已有传播印度阿育吠陀经典《?^逻迦本集》等多种文献,并且提出很有可能当时在蕃土流传过《八支心要集》节译本,此译本后来为《八支心要集本注》、《八支心要集》的整本翻译工作起到过一定的作用。此论点为研究吐蕃时期藏医学与阿育吠陀经典文献关系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 敦煌藏医文献;“达尔甘”病;溯源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01-0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s of Dargan disease, which are co-occurring in some Tibetan literatures, such as the Rgyud Bzhi and the Vagbhata. Based on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edicine documents, found in the Dunhuang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s has long been documented and completely described of the “LungNe Darga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We believe that before the tenth century or Tibetan period, Tibetan has spread in the Indian Ayurvedic classical medicine books, such as the Charaka and other documents, and at least in the Vagbhata section translation. This argument is boun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clue in the study of document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ibetan medicine and Ayurvedic medicine in the Tibetan period and the Ayurvedic medical literatures such as the Vagbhata.   Keywords:Dunhuang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 Dargan Disease; Origin   “达尔甘”(Da rGan)病是吐蕃之后的藏文传世文献中常记述的一种病名,应当是受11世纪翻译为藏文的印度吠陀医学经典《八支集心要》中相关内容影响的结果。然而,对敦煌藏医文献进行研究,却发现关于此病早在吐蕃时期已有完整的记述。因此,这类敦煌藏医文献是受什么更古文献的影响就值得进一步探讨。   1 古藏医文献中关于“达尔甘”病的记载   1.1 传世文献中对“达尔甘”病的认识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分别在《三因学》与《医治脏腑疾病》两度记载“达尔甘”病。前者以隆病为主要病因,并介入胸椎而引起鸡胸和驼背两种,其主要表现为颈部后屈,胸部外突,颈项缩短,头部后仰,咬牙作响,口吐泡沫,头部、面颊及背部疼痛,喑哑,目光直视,哈欠多,两肋疼痛。该病应采用鼻滋补剂施治,并且在百会穴与眼睛、耳孔等处涂抹芝麻油来医治[1-2]。后者是由肾病引起的佝偻病,其表现为腰椎外突,佝偻行走。医治应用甘露五味方罨敷,脉泻后服用“巴桑”药油丸;小豆蔻、肉桂、香旱芹、荜茇、广木香、菥?q、蔗精制成丸剂令服,关节上下及环绕关节进行热性穿刺治疗[1-2]。从治疗原则看,后者主要围绕“隆病”与寒性病进行下处方,而且前后两者均以脊椎为主要发病部位。同样,在10世纪末由仁钦桑布大译师所翻译的印度阿育吠陀经典《八支心要集》的“隆病”章节记载:“(隆病)介入肌腱时引起…‘达尔甘’病”[3]。并指出应在头部涂抹芝麻油以滋补眼、耳,将装有蓝靛的木匣子戴在身上进行治疗[4]。   1.2 敦煌藏医文献对“达尔甘”病的认识 在此之前,敦煌藏医文献P.t.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