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doc
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和胃颗粒联合西药四联治疗,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西药四联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Hp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8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 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 可提高Hp转阴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07
现代医学证实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 根治Hp成为消化病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 Hp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 寻找新的有效抗Hp的药物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本研究采用自拟方疏肝和胃颗粒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0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消化科确诊的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1.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 并同时满足以下5项之一:a.红斑Ⅱ级或以上;b.伴有糜烂;c.伴有出血;d.病理提示伴活动性炎症;e.慢性炎症Ⅱ级或以上。②胃脘疼痛和/或胃脘痞闷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③年龄18~65岁。④Hp阳性。
1. 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药四联方法治疗, 疗程2周, 2周后停药(泮托拉唑40 mg/次、克拉霉素500 mg/次、阿莫西林1 g/次, 枸橼酸铋钾220 mg/次, 2 次/d口服)。治疗组:在西药四联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疏肝和胃颗粒免煎制剂治疗, 1付/d, 2 次/d口服, 疗程4周。对照组:在西药四联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安慰剂, 10 g/次, 2次/d, 疗程4周。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治疗4周后停药, 于用药后8周检查14C呼吸试验。
1. 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进行观察。
1. 5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参照2002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为以下等级: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疗效指数 ≥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疗效指数70%~94%;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疗效指数30%~69%;无效:主要症状, 体征无明显改善, 甚至加重, 疗效指数 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Hp转阴率=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 2 两组 Hp 转阴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8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实Hp是引发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1], 随“三联疗法”Hp根除治疗耐药率不断上升, 目前“四联疗法”[2]得到广泛推广, 但根治效果并不完全理想。近年来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临床研究表明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郁热证居多[3]。治疗可予疏肝泄热、燥湿和胃之法。疏肝和胃颗粒由香附、川楝子、五灵脂、清半夏、茯苓、黄连、苍术、神曲、海螵蛸、厚朴组成。全方诸药合用, 芳化湿滞以调理脾胃, 苦辛并进以复其升降, 共奏疏肝泄热、燥湿和胃之功, 使湿热得化, 气郁得通, 清升浊降, 胃气得和, 胃胀痛、恶心、反酸等症可除。治标之时不忘顾护胃气, 即扶正固本为主, 辩因去邪为辅, 标本兼顾而又标本兼治。本研究发现, 疏肝和胃颗粒和西药四联组疗法在根除Hp方面效果相当。且两组对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其中疏肝和胃颗粒组在胃胀痛、返酸、恶心、打嗝等等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四联对照组。表明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 Hp 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能够提高 Hp 转阴率,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Miszczyk E, Wal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