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舒缓疗护暖人心 医务社工建品牌.doc
舒缓疗护暖人心 医务社工建品牌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隶属于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位于长宁区最西端,住院部和门诊部分别在延安西路和虹井路。1993年起中心第二冠名为“上海市长宁区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目前是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医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程家桥街道常住人口2.2万,中心年门诊量16.6万人次。辖区内8个居委,下设3个卫生站,同时建立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8名家庭医生和8名社区护士(医疗助手),辅以3名行政助手和经理人,承担管辖区域内签约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中心每位家庭医生平均签约服务2 094名居民,签约率达到79.44%,有效服务率85.69%,签约首诊率90.07%,医生定点服务率68.31%,社区定点服务率80.01%。
1993年,为解决当时上海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痴呆患者住院难问题,经市委市政府特批,中心新建住院大楼,设立200张床位专门收治老年痴呆患者,成为上海市首家专科医院。2012年,中心又成为上海市首批舒缓疗护政府实事项目试点单位之一。经过4年建设,舒缓疗护科现有床位36张,医务人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医师4名、康复医师2名、护士8名,并先后选派6名执业医师、7名注册护士参加了上海市舒缓疗护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舒缓疗护项目开展以来,中心共收治458例肿瘤晚期患者,陪伴446位肿瘤晚期患者安宁地走过了人生最后一程。
中心是长宁区唯一一家开展舒缓疗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建立由家庭医生初评、舒缓门诊进行2次遴选的转诊机制;同时通过加强与区属综合性医院肿瘤科、急诊科的合作,完善绿色转诊通道,从而有效满足长宁区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住院需求。
1 完善癌痛评估,执行三阶止痛
中心舒缓疗护科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在入院时、入院1周和入院1个月时分别开展病情评估,建立了完善的疼痛程度评估制度,执行三阶梯止痛原则。通过止痛药物剂量调整,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告知吗啡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顾虑,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同时科室引入了中医耳针穴位按摩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等适宜技术,增强患者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疼痛,提升其生存期质量。
2 创新辅助疗法,减缓负面情绪
通过为癌症患者开展音乐疗法,将疼痛、烦躁和恐惧的临终过程转换为平静和坦然,使患者在熟悉的音乐声中进入临终状态;通过增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医务社工、社会志愿者建立情感交流,消除负面心情,建立亲切感,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抚触,使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情绪;建立志愿者陪伴患者阅读的项目,帮助患者获取外界信息,从而缓解终末期患者内心的压抑、恐惧、厌世等负性情绪。
3 注重生命意义,体现人道关怀
舒缓疗护科的医务人员自发组建了爱心团队,为一名高龄的孤老筹款购买生活用品,并为其他患者喂饭、理发、洗澡、聊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名孤老入院后2个月的生日那天,为她庆祝生日,让老人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医务人员会为了满足一位65岁湖南籍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回去家乡的心愿,多次联系患者家属研究出院回家的治疗方案,在一切安排稳妥后让老人开心的踏上了回乡旅程。
4 筹建医务社工,引入心理治疗
2014年7月,中心成立了舒缓疗护医务社工站,配备了2名专职医务社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临终患者的舒缓疗护服务中,进而形成了一种工作理念和模式,为舒缓疗护病患提供更好的医学人文服务和医学心理服务。仅2015年,中心舒缓疗护社工部就开展了针对癌症患者的病房探访107例、个案工作15例,针对家属开展的小组工作11次,针对高危人群的社区工作4次,并多次举办肿瘤防治健康讲堂活动。
5 家属心理支持,坦然面对死亡
舒缓疗护科遇见过不少抱着“进到舒缓疗护病房,就意味着等死”的心理而不愿意放弃治疗的家属,每当这一刻,医务社工会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与他们聊患者病情、聊患者与家属的点滴回忆、聊有关生死的话题、聊人生每个阶段的应对,让家属理性的接受和看待生命的每个过程。社工也会帮助患者解决非医疗相关的问题,病房曾收治过1例59岁肺癌术后伴脑转移的患者,患者因放心不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儿子,经常暗自流泪,社工在知悉情况后替患者多次联系公证处为患者办理手续,请公证人员上门为患者公证遗嘱,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32 d后患者面带微笑、安宁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舒缓疗护科4年来发表相关论文8篇,承担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1项、上海市中医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