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格、法作品对严羽诗学的接受-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doc
斷裂的歷史──談元代格、法作品對嚴羽詩學的涵化與接受
黃培青
一、前言
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詳。嚴氏為南宋末年著名的詩論家,其詩學作品《滄浪詩話》,總結唐宋以來詩歌理論,是歷代詩話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作品。其價值除來自著作本身理論架構的完備,更在後人的毀譽攻防之間,激盪出耀眼的火花。是書流傳至明代中葉後,成為學者談文論藝的必讀經典。其妙悟、興趣、材趣、氣象諸說,甚至成為時人論詩的尋常話頭。
然而在回顧《滄浪詩話》的接受歷史時,卻出現一道明顯的斷裂與空白。明代以前嚴羽詩名及論著幾乎不見於載籍,相對於明人的熱衷重視,不免令人好奇,自嚴羽身殁之後百餘年的光景,其詩學流傳、接受的實況究竟為何?又為什麼是書可於明代擠身煌然巨著之林,卻在宋、元時期墮於寥落寂寞的蒼涼處境?
大陸學者張健曾就宋、元時期嚴羽詩論的影響作以下評論:
宋元時代,嚴羽的影響並不很大。當時儘管有上官偉長、吳孟易、朱叔大等人繼承其詩學,但影響只局限於邵武一帶。魏慶之《詩人玉屑》收錄嚴羽著作,但這並不表明嚴羽在宋末詩壇有多麼巨大的影響。
張氏接著又說:
在元代,雖有邵武詩人陳士元、黃清老諸人繼承嚴羽的傾向,搜集嚴羽的作品,但就總體而言,嚴羽的影響並沒有擴展到整個詩壇。從現存的元代的詩學文獻看,除了福建詩人以外,元代詩人引論嚴羽詩學的人極少。只是到了明初,閩中十子繼承嚴羽詩學,尤其是高棅的《唐詩品彙》,宗嚴羽之說,論唐詩分初、盛、中、晚,並大量引嚴羽詩論,而此書為有明一代館閣所宗,嚴羽的詩學才走出福建而影響整個詩壇。
然而宋、元時期嚴羽詩學接受的風貌,是否僅透過此二段文字即可全然解惑?是否還有其他細微的關鍵,在此論斷之間被忽略帶過?嚴羽詩學價值的再發現,是否直至明初閩中十子、高棅《唐詩品彙》出,才有被確立的可能?凡此種種,都值得吾人進一步深思、研究。所以,在滄浪詩名於明代一步到位成為時人論詩必備津梁之前,仍有太多待答問題亟需解決。
其實,除張氏所言及的魏慶之、陳士元、黃清老外,宋元時期實有不少詩評家或詩學論著都與嚴羽詩學有著內在聯繫。諸如蔡正孫的《詩林廣記》、辛文房的《唐才子傳》、楊士弘的《唐音》……都深受嚴羽所影響、啟發。而在元代大量刊行的格、法作品裡,更是布滿承繼嚴羽詩學的痕跡。嚴氏著名的「禪喻」、「氣象」、「妙悟」、「家數」……諸說,都在元代格、法論著中獲得進一步的理解與闡釋,進而開出新義。所以筆者以為,是時嚴羽詩名雖不顯赫,但其詩學主張實已透過格、法作品,全面滲透入主流文壇之中。通過本文的討論,將可紬繹出元代格、法作品與嚴羽詩學的內在聯繫,並解決嚴羽詩學於明代中葉一躍成為時人論詩熱點前的歷史背景鋪墊。
二、元代詩壇與格、法作品
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攻陷臨安,自此改變南宋偏安江南的局勢,蒙元版圖漸次南擴。崖山一役(1279)後,陸秀夫負帝昺投海,終結趙宋三百餘年的國祚。
蒙元立國之初頗嚴夷夏之防,對於中原文化隔膜甚深。在世祖施行漢法漢制、成宗興學尊儒的政策下,學術文化逐漸興盛。仁宗即位後,雅愛文學、宗尚文治。陳基〈孟待制文集序〉云:
延祐初繼禪之君虛己右文,學士大夫涵乎承平,歌舞乎雍熙,出其所長,與世馳騁,黼黻皇猷,鋪張人文,號極古今之盛。
1.延祐科考給知識份子帶來走上仕途的希望,也促使了知識分子奔競科考,尊崇理學,餐淳茹和,吟咏太平的風氣。
2.延祐科詔提出以程朱理學家的注疏作為準繩,這就使興於宋代的理學在元代第一次被抬高到至尊的地位。
3.延祐科舉,促進了詩壇復古風氣的發展。……當時文人士子,多以師古為訓。……學術復古風氣,無疑會對詩壇復古之風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王氏以為科舉復詔,讓當時的知識份子有了仕宦的進路。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科目,則重新提振了傳統儒家學術的地位。至於師古為訓的風氣,移轉至詩壇,形成了一種復古之風。
相對而言,元代前期文風較為蕭條頹敝,而延祐復科後,時人意欲翻轉頹弊、澆薄的流俗,形成一股從前人經典作品紬繹作詩技巧的風尚。因此,格、法一類以引領後人接步前賢創作門徑的詩學指南,大量蠭出。透過格、法之作,讀者可以自學的方式,問階於詩國域囿。詩格、詩法等入門詩典,在市場的廣大需求下,就成了書賈營利的工具,大量刊刻、發行。
除此之外,蒙元代宋而起,難免受宋人尚法流風所影響,對於詩歌法度的關注,仍深植元代文人心中。加上宋元時期民間詩社蓬勃發展,即便在復科設考之前,文人雅士談詩論文的風氣就很興盛,為了滿足這些文人論辨、創作所需,格、法一類的作品也就特別獲得時人所青睞了。
格、法之作在時代風氣以及書賈射利的心態結合下,不斷被組合、翻刻,致使後人每每質疑,其所錄言論多非元人所創,又常有偽托作者的現象產生,因此歷代學者對於元代格、法作品評價皆不甚高。不過這些被編湊入格、法之作的詩學材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